世界歸根究底是你們的
文:陳為建
雨傘運動開始至今,佔領部份已經結束,不合作階段開始,但很多人依然錯誤聚焦,說話火上加油。例如以為雨傘運動是單純跨世代利益紛爭,更有人說青少年教育未做好,對國家民族觀念薄弱,對歷史認知差。舖天蓋地無非就是否定以新一代較突出的反對意見,所謂老子食鹽多過你食米,未有你說話的份兒,請合上你的嘴。不高不低的大陸官員說話更難聽,彷彿句句都表達合上嘴也不夠,看你甚麼模樣?我說話你要尊敬和感恩!這些人把人民視為牲畜,給他們吃得肥肥白白,毋須有思考能力,出亂子一定是飼料有問題,換另一批飼料吧!雨傘運動的出現,真的是餵牲畜的飼料出現同題嗎?社會的新一代真是當權者的牲畜嗎?
雨傘運動的精神是追求公平,公平不是由當權者肆意頒布,表面一人一票選特首好像人人平等,不過原來要先由一個全港市民只得約7%可以參與提名委員會以過半數支持幫大家篩選出特首候選人才給全港市民參與投票,結果不就是某些人比其他人更平等。雨傘運動的根本訴求就是反對人大為普選行政長官而設下這種不公平框架,對公平的訴求並不是跨世代紛爭,而是每一個普通人都應該追求的基本公民權利。如果把雨傘運動的出現歸咎於未做好青少年教育,不但沒有對症下藥,反而突顯了雨傘運動所控訴的社會不公平,因為批評並沒有考慮反對意見,只是想矮化反對者。有人更提議多舉辦地區性舞會,讓青少年發洩一下精力,令人反感的程度非筆墨可以形容,亦証明阻礙社會進步的源頭正是這些自以為食鹽多過你食米的人。
當年政府提倡教育改革,就是社會有不平衡現象,青少年大學畢業找不到工作,中年或以上的人被裁後也很難找回工作,銜頭和工作經驗並不再是就業保障。全世界已發展地區都遇上同樣問題,當社會愈發達,社會變化愈快,人的質素也需要隨之而改進,由態度開始,不能再一成不變,要有胸襟可以與不同人合作,對一切新事物抱有開放立場,敢於嘗試,做人要懂得不時自我反省、承擔和接受挑戰。面對這種社會需要,當時全世界都提倡教育改革,着手希望新一代能夠面對社會的新挑戰。改革向來不容易,由教育開始是明智的,否則中年或以上的改了,但若果新一代的思想未能改變繼續以為銜頭和工作經驗比態度更重要,社會依舊是那個不平衡狀態。
不過由教育改革開始,有一個不能說的事實:中年或以上的人也需要改變態度。今天的香港,青少年已經有自我反省的能力和對新事物抱開放態度,也不介意和不同的人協作,但那些當權的既得利益者由始至終沒有改變,連丁點自我反省的能力也沒有,更諻論承擔與接受挑戰。這些既得利益者口中雨傘運動的出現好像跟他們毫無關係,反而說成是跨代矛盾,青少年教育未有做好?整件事真的很可悲,硬被說成跨世代紛爭反而令青少年覺得被出賣,而當今天幼稚園生和小學生看到電視竟然會打交叉手勢和說警察不是好人,政府實際上輸了社會上好幾代人。
不公平源於既得利益者為鞏固自己的利益而不擇手段打壓其餘的人。這些當權的既得利益者沒有與時並進自我反思,卻把市民特別是青少年當成牲畜看待,實在令人髮指。牲畜其實也有其勞動力,十幾年後現在的既得利益者老了變得有心無力,就連勞動力也可能沒有,如果長大了的青少年以今天的既得利益者同樣市儈的眼光去處理一切,這班曾經一時的既得利益者只會被看成社會的負累,連牲畜也不如。
1957年11月17日毛澤東向中國留蘇學生說:「世界是你們的,也是我們的,但是歸根結底是你們的。你們青年人朝氣蓬勃,正在興旺時期,好像早晨八九點鐘的太陽。希望寄托在你們身上。」跨世代(intergenerationality)這概念,向來不是青少年如何被塑造成可以迎合成年人利益,而是像我們這些老而不如何在離世前留下一個可以照顧青少年和他們下一代需要和利益的社會。還是奉勸當權的既得利益者,積些陰德吧!這個世界有報應的,不要把自己的過失責任推卸在青少年身上。
作者陳為建,中學教師,進步教師同盟成員。
從我的 iPhone 傳送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