側面旁觀南京大屠殺公祭日
圖:BBC
文:貝帶勁
2014年12月13日,南京大屠殺77週年紀念日成為首個中國國家公祭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參加了公祭儀式並發表講話,呼籲「正視歷史,維護和平」。中國方面稱「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在南京屠殺了約30萬中國人」,但中國部分民眾和歷史研究人士對這一數據的準確性有所質疑。當日,一位日本友人私下對本網表示:「我衷心悼念南京大屠殺的受害者,所以同樣的悼念被三反五反,反右,大躍進,文革,六四等事件的受害者。」
日媒的觀點
日本幾乎所有主流媒體在12月13日都關注到了習近平在出席國家公祭南京大屠殺(日本稱南京事件)儀式上的講話,認為其中存在著「牽制日本」和「重視日本」的硬軟兩面。包括官方電視台NHK在內的幾個主要電視台還將習近平這段講話用直播配字幕的方式加以報導。
東京TBS電視台表示:「習近平作為中國最高領導人首次出席儀式並演講,在歷史問題上強烈牽制日本」,「中國政府在網絡上連續一周發布南京事件動畫所體現的『反擊日本右翼否認南京大屠殺』,是加強不向日本讓步的姿態」。報導最後也提到「習近平一邊在歷史問題上牽制日本,一邊也基於上個月日中首腦會談的基礎,展示了改善關係的意思」。
NHK在報導中表示,「在日中圍繞南京事件死亡人數的爭議中,習近平用『歷史不能改變』來牽制日本,但同時也顯示了重視日中關係的姿態」,報導解釋說「中國政府通過喚起與日本歷史記憶的紀念日,來促高國民愛國心、維持共產黨凝聚力」。
NHK還引述神田外語大學教授興梠一郎的話說,「中國在國民對貧富懸殊和貪污腐敗強烈不滿中,以刺激愛國心來團結國家,謀求增強習近平主席的凝聚力」。對習近平強調中國主張的30萬死難人數,興梠說「沒實施追踪調查就說出未經科學檢驗的數字很怪異,難道不是用發表有影響的數字來向國民突出事件嗎」。不過他也對習近平展示重視中日關係的姿態說「無疑是考慮到上個月通過日中首腦會談雙方改善關係的方向,太抨擊日本可能會激發反日示威等,所以展示面向未來的姿態」。
在日本銷量最大的紙媒《讀賣新聞》分析指:習近平的講話既反映了「11月日中首腦實現了3年來的首次會談,經濟交流和對話有恢復的動向,也考慮到明年是『抗戰勝利70週年』,習近平政權展示了圍繞歷史問題維持對日壓力的姿態和強調重視日中關係的方針」。 《每日新聞》發自北京的分析也稱,「中國創設這種紀念日來牽制日本的同時,也有鼓舞國民愛國心,提升領導層凝聚力的意圖」。
大陸官媒的宏大宣傳和部分中國網友被刪除的表態
當日牆內社交平台上,幾大官媒賬號集中發佈公祭現場跟踪消息和被指有意宣揚民族主義的相關微博,人民日報等黨宣的相關帖下都有近二十萬的轉發量,內容全部是齊聲附和的口吻,「共青團中央」認證賬號下的轉發量也有五萬餘,內容幾乎完全一致。
同時也有大量反駁官方態度的評論獨立發布,但不久便被牆內微博平台刪除了。知名媒體人北風表示:「三年大饑荒,餓死人數百倍於所謂南京大屠殺,為何不以國家的名義,祭奠遇難同胞,捍衛生命尊嚴?」;廣州中山大學退休教授艾曉明表示: 「我是南京保衛戰唐生智將軍後人,我決不會以外祖父為恥!外祖父身為此役最高指揮官,抗敵禦強,危難受命,城下拒降....無論其結局有多少失誤留待史家探討,我們後人永遠緬懷他,並祈禱壯烈犧牲之守城將士英魂長存」。
金融分析師@念父援引數據分析稱:「在日軍退出大陸後,大陸上的中國人展開比8年更猛烈的種族互殘:《中國人民解放軍戰史簡編》記載有《人民解放戰爭敵我兵力損失對比表》,殲滅國軍正規軍554.247萬人,非正規軍252.888萬人,總計殲敵人數為807.135萬人。 N年前就有大家說過,人家日軍8年才幹掉360萬國軍,你們共軍3年就乾掉800萬國軍。那你們共軍為啥讓日軍打進中國?為啥讓日軍打進中國這麼久?」
新浪網友@上發條的鷹說: 「南京大屠殺紀念館是日本人出錢建設的。日本反戰人士為了不讓這次慘案再重演,一直要求中國政府修建,政府推脫沒錢。日本人籌錢出了8000萬日元,實際花了5000萬,剩下的錢不知所踪。剛開館那段時間,南京政府還收門票!被罵得取消了門票!本來是個反思戰爭的地方,結果成了煽動仇恨的愛國教育基地!還有比共匪更無恥的嗎!」
南方系知名記者孫先生說,「我家在河南,也沒聽說有祖上及其親友死於日軍刀槍。倒是1958年之後的三年裡,村里餓死的人東倒西歪,最後連挖墓坑的力氣都沒有,很多人都是直接推紅薯窖裡給埋了。我曾祖父餓死,爺爺因浮誇風吊打產量低的村幹部而奔逃蘭州,奶奶帶著我父親和我二爹回娘家得族人收留才活下來。要說傷害當今中國人最多的,無疑還是部分享有特權的那伙中國人(當然很多秘藏綠卡)。」
孫先生表示:「人類對人類的侮辱和損害,不應按國籍分親疏輕重......每一個智商和道德在及格線上的人,都應該向任何政權製造的悲情與憤恨說bye bye。南京大屠殺與柬埔寨、盧旺達和科索沃等地的災難一樣,都源於人類的愚昧和殘忍。將南京大屠殺描述為前秦時代的九世之仇,不過為洗腦而已。對歷史的追思,如果不能啟迪現實,讓死難者的後代受益,就毫無價值」。
官媒人民日報賬號號召網友點蠟燭祭奠,但被評論反駁指:為什麼六四期間微博上的蠟燭表情會被取消?而此時卻要鼓動大家使用這個表情?推特網友@panda_extraL 說:「看到300000 這種寫法。就有種反感。連人數都不好好調查只是方便湊整,是在很難讓人覺得你國是在真心實意地祭悼亡者。而且這麼多人轉髮蠟燭,也許本意只是悼念,卻有點讓人害怕,悼念被權力綁架成為集權的動力。」
評論人宋誌標在解析習近平公祭日講話的文章中表示:南京公祭引起喧嘩,表明執政黨在發揮抗戰史的闡釋權時依舊存在著不服從。政治文宣取代了歷史研究的正當地位,在內戰史不能被正常對待、執政黨合法性依舊糾結的狀態下,只有通過掌控及淨化歷史表述,才能維持歷史敘事與現實狀況的脆弱平衡。
從我的 iPhone 傳送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