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後的路應點走?一位不想再坐在馬路的支持者看法
在佔領運動中,我每個星期都會有兩二晚去佔領區坐,以支持運動,但現在我有以下想法。
「金銅旺」應該都係時候要撤了,因為它可以完成的任務已經完成了,餘下要做的都不能靠佔領馬路可以達到。現時佔領取得了以下成果:
(1) 凝聚支持真普選的市民:藉著警方對暴力的使用,建制派議員、行政會議成員令人發笑的道理、反佔中人士行使的暴力、警方和擬似黑社會的合作、主流傳媒的歪曲報道、特首的窮人無權論等等,在在都令支持真普選的市民更清楚看到問題,更決心要爭取真普選;
(2) 整整一代年青人成為了未來抗爭的骨幹,年青人加老鬼,令抗爭可以更持久,更有創意和動力,而且不少年青人不是為了自身利益投身運動,而是真的為了公義和民主的理念參與,這令將來政府即使把財富分配略為向青年人傾斜,都不會達到收買效果。除非「溝淡」香港人的政策成功,否則未來政府只會越來越難應付爭取真普選的新一代;
(3) 把過去三十年由政治團體帶領的民主運動變為由每個參與市民互動的去中心化新範式,以往是「領導帶領→支持者出席支持」,現在是不同參與者嘗試不同做法,在群眾互動的情況下,較少人認同的做法會消失,就像當時佔領廣東道一樣,較多人認同的做法會得到鞏固,就像清場後的旺角再被奪回。而且沒有中央領導,不同參與者的一小步都可匯聚成河,就像懸掛「我要真普選」立幡及典禮舉傘,根本上防不勝防。這種機動性和創意令政府比以往更難有效處理。
(4) 政府越大力打壓,支持佔領的群眾越多,催淚彈、警棍、擬似黑社會、清場等都換來更堅決的群眾支持。
所以不要說現在什麼成果都沒有。
現在須要做的是什麼?
(1) 爭取更多市民加入;
(2) 爭取在「選戰」中勝出;
(3) 爭取更有力地向建制施壓。
對於第 (1) 和 (2) 項,我們都知道要落區跟市民對話,但觀乎學民星期日落區處處受到市民指罵來看,一日你仍阻住人生活,一日你口中的民主大道理都無法打動我,黃絲帶有其道德高地,藍絲帶就沒有嗎?民意調查不是已說得很清楚嗎?只有撤銷佔領馬路,才沒有口實被反佔中市民指責,才可以降低跟反佔領市民對話的門檻,以及取回支持真普選但不支持佔領下去的市民支持。而且,繼續佔領馬路,建制真的不會跟你急,時間對他們有利。
怎個撤法?大家也許都被佔領區那種有生命力的社區感動過吧,而且,公民社會進行討論,除了上網,也的確需要面對面的交流,也需要聚會分享及學習的地方,所以佔領仍是要有的,原則只是不可以阻人生活,那就一於佔領添馬公園吧,政府早前既曾經作此提議,現在也無法反口吧,這樣,想自由民主分享的可以繼續講、想露營的可以繼續露營、想自修的可以繼續日讀夜讀、想實驗可再生能源的仍可繼續研究、想做藝術創作的仍有公共空間可以發揮……,但是,長期佔領添馬公園會阻礙不想參與的市民享受維港景色,亦不利運動接觸不同社區人士,所以應該為他人設想一點,定時搬區,「長征」各區的公園,這才能把阻人生活減到最少,把落區接觸街坊的機會擴展至最大。
但運動至今不同意見這樣多,有堅持「和理非」的、有堅持運動要有點暴力升級的、有堅持不流血沒法成功的,大家如何肯一同進駐公園呢?那我們就要信任群眾了,看支持「十八區佔領公園長征」的市民多些還是繼續佔領馬路的多些便可以了,要信任群眾,他們會選擇的。
返回第 (1) 件要做的事情:爭取更多市民加入。大家都同意要落區跟街坊傾談,便應更仔細地部署及分工。
(A) 對於「金銅旺」,學生和義工的洗樓行動已掌握到一些特別因佔領運動而受損的市民,例如旺角某婆婆因佔領而增添了到廣華醫院覆診的困難,現在有沒有義工可以為婆婆做一點服務,作為道歉及補償?
(B) 只要真普選的大目標一致,政黨、NGO、學生、市民義工可以更有效地協調,分工到不同區域跟街坊談話,不止就運動作交流,還要記下街坊的需要,運動的參與者多了,網絡壯大了,是不是可以為街坊做點服務?不能即時解決的,可否收集資料,整理為日後選戰的具體政綱,並向街坊承諾跟進?
(C) 上面提及的「十八區佔領公園長征」建議,期望可以延續佔領區內有機的社區生活之餘,也方便因政見不同從來未涉足過佔領區的市民,有機會觀察運動。
第 (2) 件要做的事情:爭取在「選戰」中勝出。先講區議會,原來以往民建聯平均每席區議會議席只得票二千多張,而青年人又很少投票,若下次選舉有足夠的年青人參選,而年青人又積極投票,以他們廣闊的人際網絡 (不信的可以比較一下40歲以上和以下人士面書內的朋友數量),加上「十八區佔領公園長征」所取得的街坊支持,區選選戰有望推翻建制6成議席的「習慣比例」。功能組別方面,原來我們過往都忽略了,其實很多議席,只要我們肯花些功夫,例如取個商業登記,又或成為某某團體的會員,其實可以成為功能組別選民,增加翻盤的機會,這方面須要熟知遊戲規則的議員或學者,有系統的整理,協調市民如何成為不同功能組別的選民,詳情請參看蕭少滔先生的深入分析。
最後是第 (3) 個工作:更有力地向建制施壓。不少人提倡要以不合作運動延續抗爭,但我覺得分期交稅、遲交租等都無法有效損及建制,大家需要明白一個道理,商界不想有民主,(中央) 政府不想有民主,於是兩者一拍即合,商界以坐鎮功能組別和加入政府高層來支持政府,政府以容讓商界壟斷經濟財富為回報,是以實質GDP有可觀增長而實質工資反降,好讓商界咬大啖些經濟大餅,然而商界的收入源自消費者,所以「冤有頭,債有主」,「不合作」消費者運動才是令建制對其政治行為負上代價的有效方法,佔領運動早期有人呼籲過,但可惜無後續有系統的推展,可以做的包括:
(A) 要有人研究建制內各人的「往跡」,做過幾多有違公眾利益的事 (例如什麼時候投過票否決有利民生的議案、什麼時候講過令市民倒抽一口涼氣既說話),又持有或服務什麼可供消費者抵制既企業,定期有焦點地逐個公報,過程只列出事實,呼籲消費者為爭取較公平的財富分配制度而作消費上的抵制,只要支持運動的消費者能得到持續及清晰的訊息,假設有五至六成市民支持真普選,不同的建制企業只要有三份之一支持運動的消費者響應「不合作」消費者運動,已可對特定企業造成相當大損失。當然,有些企業是難一點抵制的,例如可以叫有錢的人不買樓嗎?不過,倡議仍能有效引發討論,不是已有「青年不當樓奴」的討論嗎?
(B) 同時,要有人研究替代品,把過往支持小店的成果,更完整及方便地發放予消費者。同時,有心的義工組織起來,研究及倡議各種反消費主義的消費及生活方式。
(C) 制建中人不限於商界,也包括「均衡參與」下不同界別人士,有心人可否做點研究,看看他們背後擁有什麼團體或個人利益,是否與其公職身份相稱?有所發現時,也應公告公眾,好讓大家判斷,若主流傳媒現在已不做這類監察,就要由公眾接手了。
大家覺得有冇得諗?
從我的 iPhone 傳送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