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7月3日 星期三

張千帆在《金融時報》撰文

北京大學法學院教授張千帆在《金融時報》撰文,指高壓手段對香港市民沒有效果,「要不讓他們頻繁上街,光靠高壓手段是不現實的」,與其一再激化矛盾對立,不如在符合一國底線下,重啟政改,「把屬於港人的政治權利還給他們」。

張千帆的文章指,港府提出送中條例以來,引發多次大規模集會抗議,7 月 1 日更有少數人衝擊立法會,這種行為發生在崇尚法治的香港令人痛心擔心,當局必須反思香港由 2014 年佔中至今,街頭運動走到目前狀況的制度成因,「激進群眾運動的背後往往是非理性的政府政策或應對措施」。

他認為香港問題的制度原因和解決方案都很易發現,香港有如「刺蝟」,雖然體型細小,但受驚嚇或激怒「很難對付」,而香港受驚嚇或被激怒,是因為他們認為香港的自治和法治近年受到威脅,「一國兩制」被「全面管治」替代,「中央管得越多,香港反彈越大」。

張千帆分析,香港公民抗爭的轉捩點昆 2014 年下半年,6 月國務院公布一國兩制白皮書、8 月人大公布 831決定,結果提前引爆「佔中」,他認為香港的亂是「管」出來,讓香港「自生自滅」,「它反而活得好好的」。而要解決中央和香港的矛盾,方法是將《基本法》承諾的「高度自治」還給香港,再加上政改後的民主選舉,「他們還有什麼理由冒著違法的風險支持港獨呢?」只要能有效保障民主自治和法治,絕大多數港人都無理由和中央對著干,更無理由支持港獨。

他最後指出,近日的大規模抗議表明,香港市民有政治訴求和行動能力,光靠高壓手段想阻止市民上街並不現實,與其激化矛盾和對立,倒不如將香港人的政治權利還給他們,通過「真正意義的政改」把他們吸引到投票箱前,「能在選票箱前心平氣和做到的事情,還會有誰動輒為之冒著酷暑,上街搖旗吶喊呢?」

 從我的 iPhone 傳送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