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9月26日 星期四

林鄭對話騷 不如不去 | 林彥邦 | 立場新聞

林鄭對話騷 不如不去 | 林彥邦 | 立場新聞

林鄭對話騷 不如不去

2019/9/27 - 0:35

9 月 26 日晚上,特首林鄭月娥於伊利沙伯體育館舉行「反送中」運動以來首次公眾對話會。(立場新聞圖片)

9 月 26 日晚上,特首林鄭月娥於伊利沙伯體育館舉行「反送中」運動以來首次公眾對話會。(立場新聞圖片)

林鄭第一場「對話會」完結,簡單概括一下。首先要思考的,是政府舉辦「對話會」的目的:

真的希望聆聽民意?白癡都知道不是,民意從來足夠清晰,林鄭的回覆亦充份反映,她對市民發言的內容水過鴨背,不斷重覆Line to take。

那政府其實在做甚麼?答案是營造「我願意聆聽」以及「可以透過對話尋求出路」的印象。

可能有人會對於抽中發言的人,藍/黃比例是 2:8 非常雀躍,但事實上政府亦樂見這情況,因為這足以讓他們營造「再難聽的意見我都願意聽」的印象,無論你怎樣嘲弄、批判、奚落之,她都是一副泰然自若虛心求教的態度,就足夠了。

留意,是態度,而不是內容,事實上她對市民發言的內容不不屑一顧。

但社會上總有很多人,會抽空內容而單單重視「態度」,林鄭的「對話會」若能令那怕1%的人,覺得她「態度」不錯,已經足夠。

另一個目的比較抽象,就是虛構一個「可以透過對話尋求出路」的想法。

留意,不是「對話確實是出路」,而是「可以透過對話尋求出路」。她當然不可能相信,和150人「對話」就可以解決當前的社會問題,她是要令人有個印象,「對話」其實是「有可能」可以找到出路的。

抗爭者陣營總是說「是你教我們和平示威是沒用的」,林鄭就來一個「可以透過對話尋求出路」,似乎提供另一個「選擇」。人往往是脆弱的,若有選擇誰又願意付上被捕入獄流血等代價,誰又會樂見他人為抗爭流血,這種「對話尋出路」的思維,可能對絕大部意志堅定的人都無效,但只是在部份人心中種下「仲有得傾」的想法,就夠了。

所以,不必自High發言的市民質素有多高,多感動「香港人真係好叻」之類,因為事實上,他們的發言無論質素有多高,理據感情多麼充份,對政府而言都不是啥回事,他們要的是「人」,有人願意和林鄭對話才最重要。

還記得她之前邀請學生食白果嗎?她不會介意你如何批評,她要的是有人願意和她kick start這個對話遊戲,她只要在場陪笑就好。

最後,好了,既然政府已經成功了第一步,那香港人可以如何應對?

其實很簡單,不要陪她玩這個遊戲就好。

有人會擔心,那豈不變成「藍絲大會」?對,讓對話會變成「藍絲大會」,對政府而言傷害最大,最「核突」,他們要的是聆聽「不同聲音」的假象,藍絲大會才是他們最不希望見到的結果。

而若果有人堅持要去和政府「理性對話」,那起碼要想想如何令對手失分,讓人怒而失言,打破那個「願意聆聽」的假面相,拆穿那個「謙虛」的面具;若只是希望在場慷慨陳詞,結果變了劇本中的龍套,不如不去。



 從我的 iPhone 傳送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