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7月11日 星期二

世道人生:晚晴 - 李怡 | 2017-07-12 | | 蘋果日報

世道人生:晚晴 - 李怡 | 2017-07-12 | | 蘋果日報

世道人生:晚晴 - 李怡

台灣出版的弘一大師詩文鈔,用了大師所愛的詩句「人間愛晚晴」作書名。弘一晚年自號為「晚晴老人」,詩句原出自唐代的李商隱,全詩為:「深居俯夾城,春去夏猶清。天意憐幽草,人間重晚晴。」「重晚晴」,後人傳為「愛晚晴」,也是好句。
「天意憐幽草」,寓意老天對一些卑微的生命有特別的憐愛,「人間重晚晴」就意味着世人多看重生命的早晴,但晚晴亦可重可愛。生命沒有哪個階段最好,以生命力的旺盛來說,當然是青壯年的體力最充沛、記憶力也最好。晚年儘管有「晚景淒涼」的說法,但只要生活還過得去,行動還可以,不自憐自艾的話,善用人生累積的智慧,也會是晴天。
去年,我度過八十歲,今年進入人生的「80後」(不是出生於80後),生命似乎到了另一階段──也許是倒數階段。一年來,無論是生活還是寫作,在不經意間作了改變。
生活方面,我搬了家,搬到一個對老人生活有較多照顧與方便的地方,比原來的居處寬敞,客廳也是我的寫作和閱讀室,整幅牆是一面大書架,我的大部份藏書都可以擺出來。不需每本翻閱,只看到這書架已覺開心。居處有健身房、游泳池、閱覽室。我現在每天上午都到健身房運動半小時。作息較定時,精神和睡眠都比前好了些。
寫作方面,除了繼續主持電台閱讀節目之外,報紙專欄不再那麼緊貼時事,而是常寫些對世道對人生的觀察和感悟,有時也寫寫自己的閱歷和生活。今年書展,我的另一本書,就是選取近兩年較少涉及時政的文章,匯集而成,書名是《重拾優雅》,取自我在這專欄一篇文章的題目,也帶點對自己的期許:少點火氣,多點內斂,盼能較深層次觸碰社會問題。
這個不經意的變動,其實反映了個人對步入「80後」的想法:長居香港,努力維持身體的活動能力,甘冒獨居老人的風險,最重要是繼續為香港而寫,縱使年老也要有生存的目的。這就是我的晚晴。
人生,不在於你還有多少歲月,而在於你怎麼看待你活着的歲月。存在主義悲觀地認為人生下來就開始走向死亡,但重要的是要積極地活在每一天,忠於自己,掌握自己的命運,過自己要過的日子,直到離開人世。絕不活着等死。後果不是我們可以掌握,未來也不是我們可以預料。
近年,香港的核心價值不斷遭到摧殘,香港已變得不那麼可愛,甚至變得我們老香港人不熟悉了。新一波的移民潮又掀起。我兩個女兒,一居加一居美,有穩定的工作和生活。她們都樂意我移居那裏。但她們也知道,我在那裏生活,會沒有生活的目標和方向。香港沉淪不是我要離它而去的理由。當然,這是因為我已沒有子女教育和個人前途的考量,倒數歲月的安排簡單和可以隨性。並不期待別人作同樣選擇。
21號,我在書展有一個講座,談香港,談個人,分享我的「進入倒數階段的人生」。其實旨在與讀友們會晤,朋友們盍興乎來。



 從我的 iPhone 傳送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