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6月27日 星期二

世道人生:生於1997年 - 李怡 | 2017-06-28 | | 蘋果日報

世道人生:生於1997年 - 李怡 | 2017-06-28 | | 蘋果日報

世道人生:生於1997年 - 李怡

主權移轉20年,中共涉港高幹和香港親共者不停地講些廢話,輿論抱持的態度應該如魯迅所說:「最高的輕蔑是無言。」脫離香港實際的議論,你越報道、批評他越得意。不過,其中董建華接受央視的一段談話,倒可以讓我們看看這些人與香港現實的距離。
董建華說,回歸時忽略了香港已離開祖國156年,所以雖然已經回歸,但人心的回歸仍需要一段時間。會一步步來,他一點都不擔心。他說自己在盧溝橋事變時出生,所以一出生就認為要做一個好的中國人(真是一個神嬰!)但現在很多年輕人是在殖民地年代時出生,兩者不一樣,因此需要一個心的回歸過程。
按他的說法,不是在殖民地時代出生的香港人,就不會有心的回歸問題了。
nowTV正好訪問了生於1997年的幾位年輕人。這段約半小時的《經緯線》的專題,值得在網上重溫。
生於1997的年輕人,小時候對中國和中國人的身份並不抗拒。其中之一的Johnny說小時候父親還帶他去金紫荊廣場,說那裏見證香港的回歸。現在去看就覺得很不自然,那裏的大陸人,語言,生活習慣,和我們完全不同。
他說越是了解和深究,中國究竟發生甚麼事,越是對這個國家有一種抗拒的感覺。他說青年人最渴望的是自由,我們在香港擁有人權、自由,相反在內地,會剝奪你的人權,甚至人身安全都受威脅,那麼你憑甚麼叫我去愛這個國家?他住屯門,說小時候還看到報紙檔、舊式茶樓、文具店,但近幾年,都是藥房、金舖,大陸人自由行拉高了物價,他們不會去了解香港的文化、歷史,只是來搶香港人的資源。
甚麼一國兩制50年不變?他現在才20歲,已經變成一國一制了。身邊真是有很多民怨,憤怒,繼而是無奈,無力感。
Johnny說,我是香港人,無論語言、文化、生活習慣,我都是100%的香港人,而不是香港政府或中國政府所說的中國人,或中國的香港人。
另一位叫Hoffman,他比較願意接受中國人的身份,也願意了解中國的發展。他覺得不能完全不認同中國人的身份,但他仍然表示:「我會說自己是香港人,多於說自己是中國人;頂多說自己是中國的香港人。」
還有一位是學民思潮的黃子悅,現在已是大學生的她,表示教育不是要死記知識,而是要學生對世界對社會有認識,要回應這個時代,應該對社會有抱負,有社會責任。她是參與社會的行動派。
香港的真實情況是:在九七之初,是沒有人心回不回歸這問題的。隨着大陸情勢和中港關係的變化發展,才使那怕九七年出生的年輕人,人心離「祖國」也越來越遠了。而且這會是不可逆轉的趨勢。
Johnny講了一件有象徵意義的事情:他去大陸遊學的時候,令這個中四學生印象最深刻的,就是要向官員敬酒,即使他們是學生,也要喝茅台。
兩地的文化隔閡之深,可以從這件小事反映出來。



 從我的 iPhone 傳送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