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道人生:港殤
習近平訪港說:「香港回歸20週年,對香港和中國都是『大事、喜事』。」3天前,13間大專院校學生會聯同專上學聯「就香港淪陷二十年」發表用粵語寫的聲明,指「經歷廿年嘅浩劫,我哋必須認清--《基本法》無改香港淪為中國殖民地嘅事實」。
這是對主權轉移20年的極端對立看法。一說「回歸」,一說「淪陷」,在稱謂上壁壘分明。
我不抗拒媒體慣用的「回歸」,但其含義經不起推敲。因為九七不是把香港歸還給當初割讓的大清帝國,而是交給一個在香港開埠近100年才建立的無民意授權的專制政權。
「淪陷」?感情上我不願意用這個詞去形容香港主權轉移到中國人手上。但知識人應將尊重事實凌駕個人意願。我比董建華還長一歲,儘管不像他這樣的神嬰「一出生就認為要做一個好的中國人」,但經歷抗戰內戰,在淪陷區生活過,還曾經在日軍魔掌下逃難,來香港又接受愛國學校教育,民族主義愛國主義曾在思想中深植。然而,如果不是受一種抽象的、先驗的觀念支配,如果我們忠於事實,尤其是如果見識過淪陷區的情狀,那麼我們應不難識別什麼是「淪陷」。
習近平的訪港,一些網頁對比了英女皇的兩次訪港。大陸的新浪微博在2012年7.1前夕貼出兩張照片,但瞬即被刪。一張是在胡錦濤入住的君悅酒店前排出的兩米高水馬陣,上寫「當權者害怕人民,更懼怕事實。」另一張是英女皇訪港照片,她觀看舞獅,離她只兩步之遙,一男子用手拉起一條繩,隔開大批市民與記者。上寫:「女皇蒞港,與市民接觸,和記者一繩之隔。」
對比這次習近平訪港的警方佈陣,2012年又是小兒科了。英女皇訪港,與中共領導人訪港,哪一種情況更像是淪陷區?近距離接觸女皇的市民的自然笑容,和迎接習近平的梁振英等人的諂媚笑容對比,哪一種場面更似淪陷區,答案顯而易見。
九七前的香港,只在日治時可稱為「淪陷」,那時香港人失去自由、機會甚至生存空間。然後,九七後,眼見自由和機會逐漸流失,生存空間被蠶食壓縮。英國殖民地時代,這裏是在法治之下有不斷擴闊的自由和越來越多機會。左派說懷念港英時代是「戀殖」,但現今的大學生都沒有經歷過港英時代,他們怎麼會戀殖?陶傑說不是「戀殖」是「崇優」。但對我來說,也不盡是崇優,那是我生命價值的全部;我珍惜在那個時代,當擺脫左派的奴性圈子,還可以做一個有發展機會的自由人。
1996年,我將10多年對香港特別是前途問題的觀察寫成《香港1997》這本書,書中我既預期也憂慮香港不再是我們認識的香港,而會變成一個「完全的中國城市」。在新書發佈會上,我哽咽地希望「上帝祝福香港」。
20年過去,見證7.1真是「港殤」日。在絕望中的一點微茫希望只見之於14個學生團體的聲明。年輕一代是香港的未來,他們不是求上帝祝福,而是相信每個人都是自己的上帝,知道如果自己都放棄自己了,還有誰會救你?於是,在轟鳴的主旋律聲中發出逆耳的聲音。
周一至周五刊出
李怡
http://www.facebook.com/mrleeyee
⌘ 從我的 iPhone 傳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