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津劍橋的入學面試,舉世公認,是選拔聰明人的一個品牌。牛劍的面試,不想尋找讀書成績好的人,而是找智商高、性格活潑、想像力豐富,而且有急才的精英。所以面試的題目,外面的人,完全想不到。譬如,牛津大學的古典系,面試一個學生。學生將古羅馬的史詩「味吉爾」幾乎倒背如流,羅馬的歷代皇帝,也一個沒漏記,但是面試時,考試官問:「古羅馬人穿的那件搭在肩上的長袍,底下穿的是什麼?」
這下子學生一呆。古羅馬人的長袍底下有沒有內褲呢?從來沒有教科書提供過這方面的資料。聰明的學生,在一剎那間絕不會驚慌──羅馬人的長袍底下是不是全裸,要即刻押注,即使亂吹,也要吹出點學問來。
牛津劍橋的口試,目的不是想知道考生知道多少(How much they know),而是想他們向教授表達自信,自己有多麼出色(How good they are)。法文系有一年的口試題:「這個世界既然英語橫行,為什麼還要學法文?」化學系有一年的口試題:「用一隻熱氣球,把一隻大象昇上半空,氣球裡的氣要多熱?」生物系的口試題:「瓢蟲的小甲殼是紅色的,櫻桃也是紅色,為什麼?」據說有一年,哲學系的教授問一個面試的學生,只有兩個字:Surprise me──令我驚異吧。學生二話不說,檢起桌上的泰晤士報,用一隻打火機,把報紙點火,燒掉。結果他被取錄了。這個故事在寄宿學校之間流傳。是真是假,沒有人核實過。但牛劍不斷提醒考生:「口試的目的,不是刁難,不要太懼怕,口試是想知道你對你申請的學系,有多少天份和熱誠,想知道你對事物的思考方式。」教授提出一個問題,先注意學生的眼神和表情。在考生開口說話之前的五秒鐘,眼前這個年輕人,有幾多才華,有多少自信,是一個讀書機器的庸才,還是非池中物,將來必是厲害角色,多半已有了答案。
這種教育方式,是如此之與眾不同,如果你生在香港,自小接受僵化的「國民教育」,不但牛津劍橋,英美的教育,不適合你。哈勞中學在香港新界的分校開業了,家長司機接送,一列長長的勞斯萊斯和平治,令人感動。誰說曾蔭權沒有為香港做好事?不錯,他開啟「國民教育」,但他為了拯救你的子女,他叫了哈勞進來,其餘的一切,看自己造化,把書讀好,將來牛津畢業了,記住我們的曾爵士。
這裡是代替Google Notebook的一個地方。 換言之,是本人私人的一個網上筆記本,羅列一些覺得日後可能有用的資料,全部來自網上。 如果在版權及内容上冒犯之処請告知,本人會儘快移除或設爲隱藏。謝謝!
2013年2月9日 星期六
陶傑:牛津面試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