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9月19日 星期三

世道人生:食老本到幾時?(李怡) - 李怡

世道人生:食老本到幾時?(李怡) - 李怡

世道人生:食老本到幾時?(李怡) - 李怡

風災後市民上班大災難,次日除左報外,幾乎所有報章頭條都鬧爆:「全城怒火」、「攞市民條命較飛」、「上班無路爆民怨」、「大混亂」、「大災難」。在這樣的輿論鞭撻下,林鄭居然自誇出席國際會議和「國慶酒會」,「在這些場合中也有朋友對我轉達他們對於今次特區政府處理這件事表示讚賞」。
出來做事,有人在會議或酒會中讚幾句或出於客套,自己私下高興就好,如果公開引述被人讚賞,那就等於向自己臉上貼金。誰需要自我臉上貼金?正是被全港輿論鬧爆之人。
對市民鬧爆,林鄭說,「拿特首來出氣是沒問題的,特首是可以給人罵的」。但她仍然認為沒有法律基礎要災後全市停工,她說已經三次呼籲僱主對員工未能準時返工要「諒解與包容」啦。意思是:你們儘管罵,我已做到足,而且也得到一些酒會的朋友讚賞了。
政府要來做甚麼?不就是發生災變時作一些穩定社會的措施嗎?有沒有法律基礎?對沒有註冊的一人政黨可以用甚麼《社團條例》來取締,這個政府做事還怕找不到法律基礎乎?而且即使不提出全市停工,還是有其他辦法比呼籲「諒解」有效的,比如與港交所及銀行公會商議停市停業,這已經給全港僱主釋出參考訊息了。又比如,在風暴減弱的夜晚,同港鐵、巴士公司商議次日的交通情況,向全港發佈資訊,這也是給全港僱主的參考訊息。這些都沒有做,怎麼就沾沾自喜於一些酒會朋友的讚賞呢?
參加「國慶酒會」的人,多會聯想到大陸的一些城市,於是香港就有值得讚賞之處。大陸網頁有一段貼文被廣傳,題目是〈毀滅級颱風吹破的是城市,吹不散的是香港精神〉。文章指在颱風吹襲前,香港渠務處助理處長已召開記者會,公佈現時有六個地勢較低而容易被海水淹浸的地點,要市民準備應變;山竹殺到時,政府又派車撤走大澳居民,說連央視都稱讚香港這個城市,在應對暴雨的優勢,值得大陸城市學習。又稱讚風暴次日,上班族在逼爆的車站排長龍卻秩序良好,說香港是不輸於日本的「秩序之城」。
身為香港人,被大陸稱讚,不值得驕傲,也不應該像林鄭在「國慶酒會」被讚那樣飄飄然。渠務處的做法是承襲港英時代的傳統。應付暴雨沒有水浸那是港英時代的下水道做得夠好夠大,使香港水淹黑點由20個減為6個。香港人守秩序固然是殖民地時代的習慣,但也因為在這種狀態下,上班遲到比較容易得到老闆諒解,如果是下班趕回家就會比較混亂了。
有朋友的facebook說:「多得港英政府,香港基建紮實,同呢廿年的『發展』無關,𠵱家仲可以食老本,食到幾時冇人知。」
包括所謂「香港精神」,這老本也在蠶食中。昨天拙文有留言指我「少出門」,現在香港人在外地形象也有點不堪了。相信這是真的,有這樣的政府,香港人也不會「馨香」。不是嗎?



 從我的 iPhone 傳送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