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道人生:意見一致最無趣 - 李怡
十六世紀法國哲學家蒙田(Michel de Montaigne,1533-1592)有一句名言:「眾人意見一致的對話最無趣!」
今天稍關心香港時世的人,讀到這句話一定認為自己看錯了,不是眾人意見不一致的對話才最無趣嗎?尤其是傘運後社會割裂成黃絲藍絲,即使同屬黃絲也要分門派,不同門派幾乎等同死敵。所謂「話不投機半句多」,交友論世要「啱嘴形」,不「啱嘴形」就被列為拒絕來往戶,在facebook上unfriend之。
這種社會撕裂的情況,在台灣藍綠高度對立的選舉時候常見,但平日是少有的。香港在97前更不是這種狀況。當年即使是親台與親共陣營的人,也有往來。我在1981年被左派掃地出門,但與左派甚至中共駐港領導人相見仍是朋友,九七問題出現後,我參與勞思光教授發起的「香港前景研究社」,基本觀點是反對香港回歸中國,當時中共派許家屯來香港任相當中聯辦主任的新華社社長,他邀請前景社成員談話,在《許家屯回憶錄》中,他說在座談中我對他「窮追猛打」,他不以為忤,仍然保持友善關係。其實我當時只是提出反對意見,說「窮追猛打」是過於形容了。我們那時還跟魯平和新華社其他領導人有溝通。魯平較有官氣,其他都還好。意見不僅是不同,而且是針鋒相對,但並不妨礙討論。我們也不是特例,香港各界包括新聞界也大都如此,左派、右派、港英當局,甚至「外國勢力」都能溝通。
回想那時候,意見不同的各種對話,真是每一次都長見識。社會也有些只會重複相同意見的聚會,例如中國統一座談會之類,朋友間譏之為同樂會。參加這種同樂會,真是相當無趣。當然,更無聊的是中共國裏面幾乎無日無之遍佈全國各地的「表態會」,人人都重複說毛主席偉大、鄧小平英明、江澤民三個代表、習近平中國夢,這種眾口一詞的大小會議,絕對是數以億計的人在幫領導人打飛機。
隨着主權移轉,香港不同意見的交流溝通,也漸漸消失了。建制派隨着中共指揮棒表態漸成風氣,儘管令人作嘔。而自從互聯網產生以來,人們在使用Instagram、facebook等新科技的時候,一方面很會「過濾」真實的自己,只呈現他們想要外人看到的一面;另方面就會分別聚集一些意見相同的人群,或相互和應,或簇擁意見領袖形成門派,且與不同意見者割席。社交媒體往往不需查證就上載一些迎合部份人期望的消息,這些消息又通過分享廣為傳播。社交媒體各自匯聚了一群人形成同溫層,從而造成社會的對立和不同意見的零溝通。
人類所有對於外在世界和自我的認識,都是透過對一切知識、觀念、經驗的不斷懷疑才能獲得。批判精神就是科學精神。意見完全相同的談話不能增長知識,這種談話只會製造膚淺的「團結」,而整個社會就在各擁小圈子的對立中下沉。
⌘ 從我的 iPhone 傳送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