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不騙人,香港政府完全被天津輾壓!
#信国家 #香港全城檢測根本兩個鐘就夠
這兩天,網上流傳着《明報》一張照片:兩個白髮蒼蒼的老人,各自蓋一張保暖氈,躺在醫院外的露天床位,百無聊賴等待入院。天氣日漸寒冷,患病長者仍要這樣露宿,令人唏噓。
這是什麼地方?是香港,是彭博全球醫療系統效率榜,多年來排名第一的香港。
香港排第一,那麼偉大的中国呢?排第二十。荒謬,太荒謬!年年考第一的高材生,今日卻要向考第二十的人學習,還要搖尾乞求對方指導幫忙,是什麼道理?幸好有《大公報》、《文匯報》,為大家還原「真理」。
今天,黨報罕有地向讀者推薦一篇外媒文章,是美國《華爾街日報》日前刊出的〈中國「清零」政策對其他國家有借鑑意義 (China's 'Zero-Covid' Policy Holds Lessons for Other Nations)〉,《文匯報》更把《華爾街日報》文章的一段話譯成中文:
「據中国官方媒體報道,上個月,中国港口城市天津在4.5個小時內完成了全市1,400萬人口的檢測。而反觀Omicron困擾下的美國,許多城市檢測工作積壓,很多人無法獲得檢測。」(注1)
拜讀黨報後,才發現那個彭博榜根本不靠譜。最震撼我的,是那句「天津在4.5個小時內完成了全市1,400萬人口的檢測」。單憑此點,全球醫療系統效率榜第一位,就鐵定是中国了。
我查過原文,黨報無花無假,原作者的確寫「The port city of Tianjin tested its entire population of 14 million in 4.5 hours last month」。當然,他隨後亦明言此乃「state media reported(據中国官媒報道)」。(注2)
由此可見,黨媒對国家的貢獻實在非同小可:如果官媒不報道「天津在4.5個小時內完成了全市1,400萬人口的檢測」此一驚世成就,人家又如何透過外媒唱好中国呢?做人無公關,食屎㗎喇。
天津在4.5個小時內完成全市1,400萬人口的檢測,越看越令人驚嘆,何不申報健力士世界紀錄大全?我還擔心《華爾街日報》搞錯,特地翻查中国官媒報道,果然見到《新華網》1月25日有篇〈首戰奧密克戎,天津靠什麼〉,寫得一清二楚,唔到你唔信:
「全市範圍,四輪全員核酸檢測不斷"反覆運算",組織方式不斷優化、檢測點位逐步增多、科技手段及時上線。細緻的工作帶來更快捷的檢測,第四輪全市大篩採樣超千萬用時4個半小時,比三篩時縮短了1個半小時。」(注3)
那麼號稱「全球醫療系統效率第一」的香港,檢測效率有多高呢?據李家超2月16日在「立法會」致辭所說:「政府已竭盡全力提升檢測能力,由過往每日檢測十萬次,至2月基本上我們已提升至20萬次。當馬鞍山體育館的火眼實驗室成立後,特區的檢測能力於3月可進一步提升至每日30萬次。」(注4)
咩話?上月,天津4.5小時可以完成1,400萬人的檢測,即是說,24小時可以做7,467萬人的檢測;今日,李家超你居然臉不紅耳不熱的說:特區政府竭盡全力,還有祖国這個強大後盾,加上習爺爺的「壓倒一切」,到了3月才頂多做到每日30萬?換了是天津市政府,以他們的效率,1日就可以幫全港市民做10次檢測了!
天津為什麼可以做到這地步呢?當然靠「習兵法」。但有些居心叵測的人卻指控天津造假。例如上月14 日,天津河西區官方微博發布一條通報,說:「河西區第二輪大篩結果出爐:全部陰性!」但帖下竟有網民指官方撒謊:一個說自己整個小區都沒做二篩;一位說自己的社區起碼有幾百人沒檢測;一個更說「騙誰呢,我們隔壁樓棟有陽性,整棟樓都被帶走了。」(注5)
這些應該是謠言——起碼《華爾街日報》的文章就沒提過——但謠言還是有笨蛋相信的,所以我們必須拿出實錘來向全世界證明:4.5小時完成1,400萬人檢測,絕對不是謊言。
香港的「愛国治港人士」,機會來了!現在已沒有「反對派」拉布,「完善選舉」之後,坐在「立法會」的全是「愛国能人」,加上特區政府一堆忠誠的能吏,現在必須扛起国家重任,不只為了抗疫,更為了国家名聲。
天津的驚人成就連《華爾街日報》也報道了,請問特區政府有否向天津取經?如果天津宣稱4.5小時檢測1,400萬人,而香港最後卻只能1天檢測30萬人,那麼港官不但證明自己無能,更很可能令全世界懷疑天津是造假的,從而就破壞国家聲譽,從而就危害国家安全了。
注
1
https://bit.ly/3h2ylMF
2
https://on.wsj.com/3gTNMH5
3
https://bit.ly/3oTXcqs
4
https://bit.ly/3gS9xXU
5
https://bit.ly/3rYZNBv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耶穌說:「一粒麥子不落在地裏死了,仍舊是一粒;若是死了,就結出許多子粒來。」
請訂閱支持十三維度Patreon:
https://www.patreon.com/sefirot
原圖: 來自《明報》/鄧宗弘攝
⌘ 從我的 iPhone 傳送 ⌘
⌘ 從我的 iPhone 傳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