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6月29日 星期四

世道人生:港殤 | 蘋果日報 | 要聞港聞 | 20170630

世道人生:港殤 | 蘋果日報 | 要聞港聞 | 20170630

世道人生:港殤

習近平訪港說:「香港回歸20週年,對香港和中國都是『大事、喜事』。」3天前,13間大專院校學生會聯同專上學聯「就香港淪陷二十年」發表用粵語寫的聲明,指「經歷廿年嘅浩劫,我哋必須認清--《基本法》無改香港淪為中國殖民地嘅事實」。
這是對主權轉移20年的極端對立看法。一說「回歸」,一說「淪陷」,在稱謂上壁壘分明。
我不抗拒媒體慣用的「回歸」,但其含義經不起推敲。因為九七不是把香港歸還給當初割讓的大清帝國,而是交給一個在香港開埠近100年才建立的無民意授權的專制政權。
「淪陷」?感情上我不願意用這個詞去形容香港主權轉移到中國人手上。但知識人應將尊重事實凌駕個人意願。我比董建華還長一歲,儘管不像他這樣的神嬰「一出生就認為要做一個好的中國人」,但經歷抗戰內戰,在淪陷區生活過,還曾經在日軍魔掌下逃難,來香港又接受愛國學校教育,民族主義愛國主義曾在思想中深植。然而,如果不是受一種抽象的、先驗的觀念支配,如果我們忠於事實,尤其是如果見識過淪陷區的情狀,那麼我們應不難識別什麼是「淪陷」。
習近平的訪港,一些網頁對比了英女皇的兩次訪港。大陸的新浪微博在2012年7.1前夕貼出兩張照片,但瞬即被刪。一張是在胡錦濤入住的君悅酒店前排出的兩米高水馬陣,上寫「當權者害怕人民,更懼怕事實。」另一張是英女皇訪港照片,她觀看舞獅,離她只兩步之遙,一男子用手拉起一條繩,隔開大批市民與記者。上寫:「女皇蒞港,與市民接觸,和記者一繩之隔。」
對比這次習近平訪港的警方佈陣,2012年又是小兒科了。英女皇訪港,與中共領導人訪港,哪一種情況更像是淪陷區?近距離接觸女皇的市民的自然笑容,和迎接習近平的梁振英等人的諂媚笑容對比,哪一種場面更似淪陷區,答案顯而易見。
九七前的香港,只在日治時可稱為「淪陷」,那時香港人失去自由、機會甚至生存空間。然後,九七後,眼見自由和機會逐漸流失,生存空間被蠶食壓縮。英國殖民地時代,這裏是在法治之下有不斷擴闊的自由和越來越多機會。左派說懷念港英時代是「戀殖」,但現今的大學生都沒有經歷過港英時代,他們怎麼會戀殖?陶傑說不是「戀殖」是「崇優」。但對我來說,也不盡是崇優,那是我生命價值的全部;我珍惜在那個時代,當擺脫左派的奴性圈子,還可以做一個有發展機會的自由人。
1996年,我將10多年對香港特別是前途問題的觀察寫成《香港1997》這本書,書中我既預期也憂慮香港不再是我們認識的香港,而會變成一個「完全的中國城市」。在新書發佈會上,我哽咽地希望「上帝祝福香港」。
20年過去,見證7.1真是「港殤」日。在絕望中的一點微茫希望只見之於14個學生團體的聲明。年輕一代是香港的未來,他們不是求上帝祝福,而是相信每個人都是自己的上帝,知道如果自己都放棄自己了,還有誰會救你?於是,在轟鳴的主旋律聲中發出逆耳的聲音。
周一至周五刊出

李怡
http://www.facebook.com/mrleeyee



 從我的 iPhone 傳送 

2017年6月27日 星期二

世道人生:生於1997年 - 李怡 | 2017-06-28 | | 蘋果日報

世道人生:生於1997年 - 李怡 | 2017-06-28 | | 蘋果日報

世道人生:生於1997年 - 李怡

主權移轉20年,中共涉港高幹和香港親共者不停地講些廢話,輿論抱持的態度應該如魯迅所說:「最高的輕蔑是無言。」脫離香港實際的議論,你越報道、批評他越得意。不過,其中董建華接受央視的一段談話,倒可以讓我們看看這些人與香港現實的距離。
董建華說,回歸時忽略了香港已離開祖國156年,所以雖然已經回歸,但人心的回歸仍需要一段時間。會一步步來,他一點都不擔心。他說自己在盧溝橋事變時出生,所以一出生就認為要做一個好的中國人(真是一個神嬰!)但現在很多年輕人是在殖民地年代時出生,兩者不一樣,因此需要一個心的回歸過程。
按他的說法,不是在殖民地時代出生的香港人,就不會有心的回歸問題了。
nowTV正好訪問了生於1997年的幾位年輕人。這段約半小時的《經緯線》的專題,值得在網上重溫。
生於1997的年輕人,小時候對中國和中國人的身份並不抗拒。其中之一的Johnny說小時候父親還帶他去金紫荊廣場,說那裏見證香港的回歸。現在去看就覺得很不自然,那裏的大陸人,語言,生活習慣,和我們完全不同。
他說越是了解和深究,中國究竟發生甚麼事,越是對這個國家有一種抗拒的感覺。他說青年人最渴望的是自由,我們在香港擁有人權、自由,相反在內地,會剝奪你的人權,甚至人身安全都受威脅,那麼你憑甚麼叫我去愛這個國家?他住屯門,說小時候還看到報紙檔、舊式茶樓、文具店,但近幾年,都是藥房、金舖,大陸人自由行拉高了物價,他們不會去了解香港的文化、歷史,只是來搶香港人的資源。
甚麼一國兩制50年不變?他現在才20歲,已經變成一國一制了。身邊真是有很多民怨,憤怒,繼而是無奈,無力感。
Johnny說,我是香港人,無論語言、文化、生活習慣,我都是100%的香港人,而不是香港政府或中國政府所說的中國人,或中國的香港人。
另一位叫Hoffman,他比較願意接受中國人的身份,也願意了解中國的發展。他覺得不能完全不認同中國人的身份,但他仍然表示:「我會說自己是香港人,多於說自己是中國人;頂多說自己是中國的香港人。」
還有一位是學民思潮的黃子悅,現在已是大學生的她,表示教育不是要死記知識,而是要學生對世界對社會有認識,要回應這個時代,應該對社會有抱負,有社會責任。她是參與社會的行動派。
香港的真實情況是:在九七之初,是沒有人心回不回歸這問題的。隨着大陸情勢和中港關係的變化發展,才使那怕九七年出生的年輕人,人心離「祖國」也越來越遠了。而且這會是不可逆轉的趨勢。
Johnny講了一件有象徵意義的事情:他去大陸遊學的時候,令這個中四學生印象最深刻的,就是要向官員敬酒,即使他們是學生,也要喝茅台。
兩地的文化隔閡之深,可以從這件小事反映出來。



 從我的 iPhone 傳送 

2017年6月26日 星期一

向日葵花田慘遭蹂躪 遊人踏單車輾花、卡板開路輾毀瓜田 - 香港經濟日報 - TOPick - 新聞 - 社會 - D170625

向日葵花田慘遭蹂躪 遊人踏單車輾花、卡板開路輾毀瓜田 - 香港經濟日報 - TOPick - 新聞 - 社會 - D170625

向日葵花田慘遭蹂躪 遊人踏單車輾花、卡板開路輾毀瓜田

今日不少遊人都在田邊拍照。(曾秋文攝)

今日不少遊人都在田邊拍照。(曾秋文攝)

農夫艱苦種植的向日葵(又稱太陽花),部分被連場大雨摧毀,餘下的又在雨後陽光照曬下提早開花,未能趕及在市場上出售,農夫希望可以讓市民分享向日葵花田美景,決定免費開放花田,分享花田美景,昨日吸引大批市民前往拍攝,但不少只顧拍攝的「瘋狂」龍友卻未愛惜花草、毀掉部分向日葵花的同時,更將隔鄰農田瓜苗「踩壞」,令瓜田婆婆氣得「紮紮跳」!

【延伸閱讀】農夫堅守敵過暴雨 新界向日葵花海盛放【有片】

在元朗新田耕種半個世紀的梁日信(信哥),4月播種、種下10萬支向日葵,可惜因5月底的黑雨,加上本月一場長命雨浸了大片花田,預計下月收成的向日葵花,部分被浸毀,餘下的卻提早開花,無法拿出市場售賣,信哥不忍心血付諸流水,昨日(24日)起開放花田,供遊人觀賞,更希望讓他們親身了解農夫的工作和努力。

花海景色十分漂亮。(曾秋文攝)

花海景色十分漂亮。(曾秋文攝)

豈料不少市民昨日聞風而至,估計全日有2000人次前往花田,因遊人太多,加上農田面積廣闊,部分人找不到路,就自行以卡板、木板開路,將隔鄰屬於婆婆的瓜苗「踩爛」,氣得婆婆「紮紮跳」。

信哥的太太形容,昨日到訪的遊人「太瘋癲」,不少人為與向日葵「合照」,不顧勸阻走入花田,更有人在田裡踏單車,推倒部分向日葵:

有些向日葵的花瓣全部脫落,只餘下花芯,就好似波蘿包一樣!

有人踏單車前往花田。(曾秋文攝)

有人踏單車前往花田。(曾秋文攝)

梁太形容昨日的遊人「太瘋癲」。(曾秋文攝)

梁太形容昨日的遊人「太瘋癲」。(曾秋文攝)

幸好信哥今日找來一群義工維持秩序,在場內外加設指示,情況明顯改善,梁太指出,今日參觀人數雖比昨日多,但他們都很「聽話」,盡量都不落田裡拍照,甚至有人出動航拍。至於婆婆瓜田的損失,梁太表示會向婆婆作出賠償。

信哥出售田裡的白日葵。(曾秋文攝)

信哥出售田裡的白日葵。(曾秋文攝)

(曾秋文攝)

(曾秋文攝)

至於早前報道指,遊人可自由出價購買田裡的向日葵,由於昨日預備的向日葵數量太少,不少專程前來買花的人都失望而回,信哥今日收割多一點,並將向日葵分為小、中、大出售,分別定價為每支20元、50元及100元,且銷情理想,現場所見,大部分遊人都購買,其中50元的向日葵最受歡迎。

昨日有人將卡板及木板搭出一段路,毀壞了婆婆的瓜苗。(曾秋文攝)

昨日有人將卡板及木板搭出一段路,毀壞了婆婆的瓜苗。(曾秋文攝)

雖然活動出了一點小意外,但信哥會繼續開放花田至7月3日,且希望到訪的市民能夠自律,聽從在場義工的指示,不要隨意走落田,更不要破壞田裡的任何植物。

  • 地點︰ 元朗新田小磡村信芯園
  • 收費:參觀免費
  • 交通︰九巴76K、綠色小巴76、紅色小巴17號,「石湖圍」巴士站落車,沿左手邊大水管直入

【延伸閱讀】「大嘥鬼」媽媽教兒子食壽司不食飯 農夫心痛粒粒皆辛苦

【延伸閱讀】人生如耕種 前CEO變生命農夫助弱勢

【其他熱話】Häagen-Dazs買1送1雪糕櫃集體壞機 7-11:優惠太受歡迎引致

想生活更精明,請讚好TOPick Facebook

相關新聞



 從我的 iPhone 傳送 

2017年6月25日 星期日

世道人生: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 2017-06-26 | | 蘋果日報

世道人生:<br/>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 2017-06-26 | | 蘋果日報

世道人生: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林鄭月娥接受大陸官媒訪問,說特區政府要做好教育工作,對孩子的教育要在幼兒階段就培養「我是中國人」的概念……。
1981年我訪問當代大儒徐復觀先生,他談到當時許多海外學者,去了一趟大陸,回來就對中共政權歌頌,他說:「老實講,他口頭上愛祖國,實際上愛權勢。你愛祖國,你願不願意在那種情況下生活?你願意,我佩服你,你不願意,又要去恭維,那算什麼?『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你自己不願意的,要去歌功頌德,叫老百姓去接受?」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出自《論語》,我們從小就知道這句話,也認同這句話。但現在幾乎所有的大陸人,也包括多數香港人,恐怕對這句話已沒有感覺,也不會想這與自己的言行有啥關係了。
1984年,中英簽訂聯合聲明後,我去新加坡旅行,與幾位在新加坡大學任教的華裔學者聚談,有人表示,香港人站在民族主義立場,不應該對中國收回香港抗拒,在座一位學者翟志成說:「如果我們自己不願意接受共產政權直接間接的統治,卻用一些堂皇的理由去指責別人對共產政權的抗拒,那就是『以理殺人』。」
「以理殺人」一語出自清乾隆時的學者戴震。自明代中後期至清初,由於程朱理學的僵化,戴震提出反對理學、呼籲人性解放的思想。他認為,先秦儒學之「理」不同於宋明理學之「理」。先秦儒學之理,是理和情感慾望融合,對情感慾望的合理滿足就是「理」的表現,這也就是古代聖賢「體民之情,遂民之欲」的主張。宋明理學的「理」則是抽象的先驗道理,更與人的情感慾望對立。因此他說:「酷吏以法殺人,後儒以理殺人」。
對宋明理學的評價和論辯,不是我能力所及的。但以先驗的、不經思考而認為當然之「理」,對人提出不顧情感慾望的要求,這種「以理殺人」的觀念就見得多矣,可以說在華人社會一脈相承。
先秦儒家的是非準則,是看你的「理」是否適用在自己身上,也就是能否「反求諸己」。若否,就應該「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你要在香港推行愛國的國民教育,你自己的兒女、孫兒是否在這裏接受國民教育?若不是,他們早已讀國際學校,或去了外國就讀,那麼你就是「己所不欲」,卻施於人,是以理殺人。
你要香港人的「幼兒階段就培養『我是中國人』的概念」,那麼你的子女、孫兒是不是「中國人」?若他們已不是,或已有後路「不是」(比如隨時可以取回居英權),那你就是「己所不欲」卻施於人。
我自己有過六四的體驗和回憶,每年這一天我也會記起和默默紀念,但我的女兒孫兒沒有感覺,也沒有紀念,因此我也不會責備香港的年輕一代對六四沒有感覺。
無論道理講得多麼天公地道、正氣凜然,如果自己不去實行及不準備實行,卻要求他人實行,那就是以理殺人。
以理殺人在大陸已變成理所當然,屁民也早就不以為意。香港呢?



 從我的 iPhone 傳送 

2017年6月23日 星期五

【回歸20年】都回歸廿年了還未知道問題所在嗎?(文:曾志豪) (09:21) - 20170623 - 文摘 - 即時新聞 - 明報新聞網

【回歸20年】都回歸廿年了還未知道問題所在嗎?(文:曾志豪) (09:21) - 20170623 - 文摘 - 即時新聞 - 明報新聞網

【回歸20年】都回歸廿年了還未知道問題所在嗎?(文:曾志豪) (09:21) - 20170623 - 文摘

回歸廿年,時間不短。但香港真的是一本很難看懂的書,北京看了20年都看不清。


其他文章:【七一新局】給我多幾個好漢!(文:蔡子強)

最簡單的問題,為何香港人對中國的態度這麼遠那麼近?為何香港會湧現港獨的思潮?

北京開出的理由都是「黨八股」陳腐不堪,什麼英國殖民教育洗腦洗了150年、什麼不推行國民教育剝奪了港人認識祖國的教育權利。

斷症錯誤的後果便是開錯藥方。

於是新特首林鄭月娥提出,要在幼兒教育階段便培養中國人的意識。用大陸術語,便是「狠抓娃娃的思想改造」,和殖民洗腦教育抗衡。

於是敗選的愛國教育團體話事人有可能出任教育局副局長,似乎為了昔日未竟全功的「中國模式」國民教育捲土重來。

北京明顯斷症失敗。

英殖民管治了香港百多年,但有無灌輸什麼效忠英國的洗腦課程?學生的課堂有無加插什麼「英國模式」的國民教育?自幼灌輸「我是英國殖民人」的意識?

其他文章:愛國,由幼兒做起?(文:呂秉權)

香港人或許有戀殖情意,但戀的是優越文明的政治制度和寬鬆自由的社會環境。或許英國管治期間,讓香港人習慣了什麼是規矩什麼是法治,這方面香港人的確是「洗了腦」,很難倒退至動不動便把政府視為「父親」、市民是「兒子」的封建思想。

香港人一度對北京政府的信任和認同比特區更高,捐錢賑災或者對中國體育健兒的支持喝彩,都流露對中國人的認同。究竟是誰把香港人推向對立面?是誰令香港新一代「去中國化」?

當一眾建制官員,還大言不慚地多謝國家在SARS期間對香港的支援和關懷,卻完全不提內地官員隱瞞疫情造成通報延誤的嚴重後果,就是這種「報喜不報憂」的「愛國教育」,打算向我們的學童,自幼灌輸嗎?北京和香港的距離,只能漸行漸遠。

作者是傳媒工作者

[曾志豪]

(原文載於2017623日《明報》觀點版。文章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明報》立場)

其他文章:【回歸20年】香港回歸報道5個框架的蛻變(文:蘇鑰機)

其他文章:【回歸20年】香港回歸20年的成就與挑戰(文:張志剛)



 從我的 iPhone 傳送 

2017年6月22日 星期四

【愁爆迎1997?】「我相信中國共產黨!」持加籍香港藝人拍央視《我的1997》 | 2017-06-23 | | 蘋果日報

【愁爆迎1997?】「我相信中國共產黨!」持加籍香港藝人拍央視《我的1997》 | 2017-06-23 | | 蘋果日報

【愁爆迎1997?】「我相信中國共產黨!」持加籍香港藝人拍央視《我的1997》

即時娛樂 

2017-06-23 00:05:20 HKT

睇下張海報,嘩,個個乸口乸面,再望下劇名,叫《我的1997》……香港人拍㗎?講主權移交後香港人嗰種絕望嗎?套劇仲有《大俠霍元甲》主唱者徐小明同《來生不做香港人》嘅龔慈恩參與,仲唔係?

唔係。

央視呢套《我的1997》,係中央送俾香港人嘅禮物,賀你「回歸偉大祖國」20周年呀。

香港人記憶中,20年前那一夜,是大雨滂沱,彷彿天要塌下來。香港人一邊流淚,一邊想為彭定康的千金抹乾淚痕。

解放軍駐港,香港區旗由藍變紅。20年轉眼過去,社會分裂,大白象工程處處、官商勾結…香港現在無處不是爛地,無處不是工程。行過會聽到錢聲。

但大陸人眼中的「1997」,是完全不同的回憶。

以上香港人的回憶或所感,你不會在中央送俾香港人的禮物——劇集《我的1997》見到。

你會見到的是,代表香港闊太的龔慈恩及富商的徐小明,女的說:「總之不是英國人管理的香港,我就沒有信心!」男的即說:「你可以相信英國人,但我相信中國政府,我相信中國共產黨!」

全劇金句尚且包括:
「1997年,香港就要回歸祖國的懷抱,這是一件令人非常激動和振奮的事。」
「回家!」
「一起祝福國家的昌盛,還有甚麼比這更圓滿的?」
「我們來共同見證香港回歸,這一偉大的歷史時刻!」
「中華人民共和國萬歲!中國共產黨萬歲!」

《我的1997》故事大綱,其實唔關香港人事。故事背景由1976年至1997年,「以高建國為代表的一系列小人物視角,折射出一代人在時代的滄桑巨變中,生活與情感的起伏沉澱,以及他們為改變命運而不屈奮鬥的勵志情懷。」簡言之即係,男主角有次飲大咗,打傷女友個哥哥,惟有著草同阿媽「逃港」,「在美麗善良的香港少女阿芳和古道熱腸的海叔的幫助下,他們輾轉漁村、工廠、鬧市,總算找到叔叔家,但嬸嬸對他們這樣的不速之客卻是橫眉冷對……」

即係大陸人如何來港再一步步拎到身份證,中間加啲恩怨情仇,然後大團圓「見證香港回歸」。

導演王偉民仲將《我的1997》自行升呢與《阿甘正傳》相提並論。王導之前仲有套《彝海結盟》,中共革命題材,講述紅軍長征……王導話:「我們這一代導演需要拍一批這樣的紅色題材留給現在的年輕觀眾。」候任特首777啱啱先講完要香港小朋友由幼稚園開始學愛國呀。

套劇今晚首播。微博上反應都幾冷清,反而香港網民熱烈好多,大家七嘴八舌問:
1.幾多個演員拎外國護照?
2.慶祝成功強姦香港二十周年
3.為何不拍我的1989?
4.全部大陸人,主權移交。關佢哋乜事??
5.劇是講大陸如何攪亂香港,所以有很多大陸人想看。
6.難聽過粗口
7.歪曲香港歷史
8.仲有乜好講?你玩晒啦。唔同你玩啦。可憐班港豬,水浸眼眉都未知。

這位網民見解更精闢,佢話:「0依家唔係你哋班香港人睇唔睇嘅問題,佢就拍嚟俾外人睇,外人信咗佢套說法,到時你哋就渣都冇。係搶奪緊對香港嘅註解權呀⋯⋯」

笑甚麼?表面上o依家唔使睇紅劇,2046年又點?家陣大台密密同騰訊、愛奇藝合拍劇集,大家讚佢肯落本又4K又盛,呢條數,唔使還㗎?

呀,留意番,現實中的龔慈恩,持加拿大護照;而劇中另一愛國男主角徐偉棟,即徐少強同雪梨個仔,都係加拿大籍。



 從我的 iPhone 傳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