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2月28日 星期二

特首選戰2017 - 【特首選戰】曾俊華新片勁洋蔥!願港人不再為時事unfriend動怒

特首選戰2017 - 【特首選戰】曾俊華新片勁洋蔥!願港人不再為時事unfriend動怒

【特首選戰】曾俊華新片勁洋蔥!願港人不再為時事unfriend動怒

獲160個提名、率先入閘成為特首候選人的曾俊華,下午在facebook上載入閘後首段競選短片,找來多人為其讀白,表明要「建立番一個有規有矩嘅制度、一個睇新聞唔會睇到好嬲嘅朝頭早、一個唔會因為唔同立場而unfriend朋友嘅社會」。不少網民看後均大讚對白貼地、夠感動,甚至睇到眼濕濕。片段上載短短3小時,已獲逾1.6萬人讚好或給心心,逾2,000人轉載。

曾俊華在解說寫道,「這些年,我們熟悉的香港,變得愈來愈陌生」,港人因政見不同,unfriend facebook朋友、退出WhatsApp群組,親人甚至為新聞時事而吵架,「到底我們要重蹈過去5年的撕裂爭拗,還是要走出一條新的和諧道路,我相信每一個人都早有答案」。

【網民點睇】
Florence Chan:看到流眼淚。明明只是數年前的香港,為何會變得如此陌生?那是久違了的法治、自由、公義、安全、理性的香港。

Samson Chai:睇到眼濕濕……

Fanny Chau:好感動!這幾年睇新聞睇到人都癲,朋友因為政見不同,已不再見面,家庭聚會,唔講政治,免得不歡而散!真的好累。

Kitman Chan:不得不佩服薯片叔叔嘅PR團隊。夠落地、贏民心,拍條片夠touching、夠親民,道出一邊藍與黃兩邊嘅問題。我亦因為政見上嘅不同,與朋友吵到面紅耳赤,unfriend了、割席了。




 從我的 iPhone 傳送 

2017年2月27日 星期一

【即時文摘】日本人和加拿大人(高慧然) | 2017-02-28 | | 蘋果日報

【即時文摘】日本人和加拿大人(高慧然) | 2017-02-28 | | 蘋果日報

【即時文摘】日本人和加拿大人(高慧然)

幾年前,一位非常欣賞加拿大的朋友告訴我,加拿大人做事嚴謹、制度化,一絲不苟得近似迂腐,巴士永遠一分不差地開出,永無驚喜,但給人安全感。
老實說以上特質我從未在加拿大人身上看到,他們隨和,略顯懶散,做事並不太認真。巴士常常提前好幾分鐘開走,乘客送車尾是常事,因此常被詬病。我和家人極少坐加航,雖次數寥寥,仍有兩次與行李不同機的經驗,一次是我自己,人上不了機,行李已提前一天到達香港。另一次是家人從倫敦回卡加利,人到了,行李仍在倫敦,五天後才送到家中。
嚴謹、制度化、一絲不苟這些特質,用來形容日本人則相當精準。
過去每次離開東京,我都坐火車。這次因為住在太陽城,所以選擇坐機場巴士。買了巴士車票之後,把行李交給職員,登記了姓名和航班資料,領取行李牌,就可以放心行街了。開車前十分鐘,我們到達巴士站,發現職員已經把我們的行李搬到巴士旁,總共有三個職員在那兒,有人負責核對行李牌資料,另一個人確認,之後負責搬行李的職員把行李搬入巴士的行李倉。巴士準點開出,一分不差。並且在預計時間準時到達機場。到了機場,有職員把行李從行李倉搬出來,核對行李牌之後才交給乘客。整個過程,嚴謹而有制度,職員一絲不苟地照足制度來做,確保不出任何紕漏。也許加航可派員工去日本的巴士公司取經。



 從我的 iPhone 傳送 

2017年2月26日 星期日

領袖風範 – 曾鈺成 TSANG Yok Sing

領袖風範 – 曾鈺成 TSANG Yok Sing

領袖風範

2017年2月27日 AM 730《鈺成其事》

好領袖我見過很多,壞的也見過不少。綜合觀察所得,我看到好領袖和壞領袖主要有以下分別:

第一,好領袖公正待人,壞領袖拉幫結派。公平正直地對待團隊的每一個成員,是好領袖的基本要素。只有待人公正的領袖才可以贏得團隊裡每一個人的信任和尊重,並且在團隊裡建立互相信任和尊重的文化。

作為個人,領袖不可能與團隊裡所有成員的關係都一樣,難免有的比較熟絡,有的比較生疏,有的志趣相投,有的話不投機。可是,作為團隊的領袖,在工作上就要對所有人一視同仁,包括和自己意見不合,或者敢於挑戰自己的主張的人。

壞領袖的表現恰恰相反。他不能憑自己的實力去贏得團隊的愛戴,便依靠玩弄權術、拉幫結派、扶植親信、打擊異己,以鞏固自己的領袖地位。對於團隊裡的成員,他不看能力和表現;誰可以給他收納為心腹,他就重用誰。於是「擦鞋文化」盛行,阿諛奉承之輩橫行無忌,正直能幹之士難以立足。

第二,好領袖愛才好士,壞領袖嫉賢妒能。我聽過一位閱歷豐富的前輩說:一流的領袖會用一流的人才;二流的領袖會用三流的人才;三流的領袖,用的必然是九流的人才。我多年的觀察,證實這說法十分真確。

有實力的領袖,一定懂得愛才,不會忌才,甚至有胸襟和氣魄,任用比自己強、可能會「功高蓋主」的下屬。這樣的領袖,一定可以羅致優秀的人才,組成強勁的團隊。

反之,壞領袖力拙才鮮,竊據了領袖地位,時刻害怕真正有才能的人挑戰自己的權威。所以遇才必忌,不會讓能人異士留在自己身邊。這是為甚麼低能的領袖一定不可能組成高質素的團隊。

第三,好領袖承擔責任,壞領袖諉過下屬。好領袖的一個重要特質,是功勞歸於團隊,錯誤自己承當。工作取得成績,從不會往自己臉上貼金,必定把榮譽讓團隊分享;一旦工作出了問題,從不會把黑鍋往下推,必定自己一力承擔。這樣的領袖,自然贏得下屬衷心擁戴。

壞領袖可剛好相反:有成績時功勞統統歸於自己,出錯誤時責任完全推給下屬。這樣的領袖,一定不得人心,沒有人會心甘情願為其效力。

170227_AM730.jpg

相關

領袖素質

能力高超的人不一定得人喜愛。很多時恰恰相反,事業有傑出表現和成就的人,或因恃才傲物、跋扈囂張,或因放…

在「《AM730》鈺成其事」中



 從我的 iPhone 傳送 

世道人生: 搬家 | 蘋果日報 | 要聞港聞 | 20170116

世道人生: 搬家 | 蘋果日報 | 要聞港聞 | 20170116

世道人生: 搬家 | 蘋果日報 | 要聞港聞 | 20170116

自筆耕以來,除了8年前喪妻巨變,還從來沒有一次在已承擔的專欄斷過稿,即使生病也勉為其難執筆,但上周五是破例了。可能真是老了,在發燒連續不退又恰逢搬家的狀態下,腦子集中不起來了。
有人說,搬家一次會傷筋動骨。我年已八旬,根本沒有身體條件搬家。今次幸有好幾位貴人幫忙,居台灣的近思,飛來香港兩次,第一次把我的書籍衣物裝箱,第二次來上架,Monica包裝雜物,Josephine前後打點。我自己基本上沒有怎麼動手,只是傷神在先後處理平日不熟悉的事務,正巧生病就覺辛苦了。病中尋思,人說搬家是人生的一次斷捨離,我該不會把命都斷捨離了吧。
斷捨離三個字,幾年前由日人山下英子提出來,是借佛家用語,意思是要斷絕、捨棄、脫離不需要的東西,不要被多餘的物質圍困,活出輕鬆自在的人生。差不多同一時間,美國暢銷書作家Gail Blanke也寫了本書:《Throw Out Fifty Things:Clear the Clutter, Find Your Life》,書中說,丟掉50樣東西,就能重建生活,包括「丟掉實體雜物,你就能整理好心情;丟掉情緒雜物,你會變得更有魄力。」
山下英子所說的「斷」,是指沒有使用價值的東西不要買入;「捨」,是指捨棄現在不需要的東西;「離」,就是脫離對物品的執念。Gail Blanke說的丟掉50樣東西,除了物品,還包括任何世事,包括看法或信念、回憶、工作、甚至某個人,只要讓你心情沉重、阻礙你,或單單只是讓你對自己有不好的感覺,那就把它丟掉、送走、賣掉、拋開,建立真正屬於自己的人生。
我搬家跟斷捨離有些不同,我沒有需要重新建立已屬於自己的人生,而是希望能在更適意和安全的條件下,繼續我的人生,儘管不知道還有多少在世時間,但有一天就想這一天能夠適意做好自己認為該做的事,其實也就是寫文章和讀書而已。
對身外物品的執念,從年輕時開始幾乎就只有書本和音樂,尤其是書本。我已經相當規模地送走過幾次書本,但新增還繼續到來,除了書櫃的書已無處容身,甚至地上、窗台堆的書越來越高,高到拿壓在下面的一本都困難。這樣有書等於無書。書對許多人來說,大概也屬於「沒有使用價值的東西」,但對這樣的東西我卻又難斷的執念。記得幾年前,在家中已無處容書的狀況下,我還買進一套18大本的《馮夢龍全集》,買後找到一兩本自己喜愛的章節讀了之後,其他也沒有怎麼看。自己都覺得自己有病。
搬家還是捨了好大一批書。自己人生的軌迹,就是一大堆過去編的雜誌、寫作的剪報和照片。這些東西有的還想留下來,在餘下歲月翻看。所以沒有狠狠地捨和離。
斷捨離應該是針對大多數人對商品的迷惑,屬於精神世界的物品,儘管有不少垃圾可以斷捨離,但精華仍然不少,而且不會隨着時代而褪色。裝飾我新居書架的許多書,會繼續引領我原來的人生。



 從我的 iPhone 傳送 

2017年2月25日 星期六

日本“失去二十年”的另一面

日本"失去二十年"的另一面

當你看到阿里山30萬顆千年巨木在30年內從容被盡數運走,這20年實在是小數字。

更重要的是,民族性不會因為20年而消失。


日本"失去二十年"的另一面

忘掉GDP增长率,聚焦于劳动生产率、生活品质的改变、海外资产的积累和家庭财富增长这些变量,就不难理解,为何"失去二十年"的日本依然是一个富裕的社会

邢予青/文

"失去二十年"似乎是日本的一个特有标签。谈论日本社会和经济的学者,往往喜欢用"失去二十年"来佐证日本的衰退与没落,并把它作为一个典型案例来描述房地产和股市泡沫破裂后的灾难性后果。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许多经济学家都曾担心美国是否会陷入日本式的衰退,是否会重现日本"失去二十年"的经济停滞。

来到日本出差或者是旅游的外国人,在日本走马观花之后,无论如何也无法把亲眼见到的富裕、整洁、充满现代化气息的日本,与一个经历了20年停滞的国家联系在一起。

经历了"失去二十年"之后的日本,依然是平均寿命最长的国家,是使用iPhone手机比率最高的国家,甚至把iPhone的发明国——美国远远甩在后面;日本的网速不是世界上最快的,也是最快的之一,远远超过许多发达国家;日本电视台早已经进入到数字时代,不再播放模拟信号的电视节目了;以高速公路、铁路、新干线和航空运输构成的交通网络,几乎覆盖了日本的每一个角落,不同交通工具之间的无缝连接,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可以相比。

代表日本高效率和现代化的基础设施, 毫无"失去二十年"后破败的痕迹。一位访问日本的英国政府官员曾经说:如果这就是"失去二十年",我愿意英国也"失去二十年"。

最近,为了支持美国总统特朗普"让美国再次伟大"的宏伟计划,日本首相安倍在访美期间,向特朗普提出了今后十年内日本政府和私人企业,对美国投资17万亿日元的一揽子计划,帮助美国修建高速铁路,更新陈旧的地铁系统等基础设施,让美国的基础设施进入21世纪。据估计,这个投资计划可以为美国创造70万个就业机会。安倍向特朗普提出的投资计划,就好像日本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援助,丝毫不像一个"失去二十年"国家可以从容做到的大手笔。

学者们所说的日本"失去二十年"是指1991年-2010年这个阶段。在上世纪80年代后半期房地产和股市泡沫破裂后,日本经济增长出现了断崖式的下跌。

1990年日本GDP是464万亿日元 (按照1995年价格计算),十年之后的2000年日本的GDP仅仅达到534万亿日元的水平。这十年期间GDP的平均实际年增长率是1.4%,低于所有发达国家。这是泡沫经济崩盘后第一个"失去十年"。此后,在2001年到2010年之间,日本GDP平均实际年增长率进一步下滑到1%以下。在此期间,日本出现了长期的通货紧缩。 这是第二个"失去十年"。

简单来讲,日本"失去二十年"的现象是以GDP增长率来定义的。而要理解"失去二十年"的经济停滞与日本现在依然展示的富裕和发达之间的不一致,需要跳出以GDP增长为唯一标准的单线思维。国际清算银行的经济学家指出,仅仅用GDP来衡量日本经济的表现, 而不考虑日本人口结构变化是片面的。日本过去几十年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劳动人口的大幅减少。1995年-2015年,日本劳动人口减少了1000万。劳动力是生产活动最重要的投入要素之一。劳动人口的大幅下降,自然会抑制GDP的增加。

但日本的劳动生产率在"失去二十年"间却出现了大幅提高。根据国际清算银行的估算,日本劳动力人均GDP在 2000年-2015年间累计增长了20%,远远超过美国的11%;即使剔除2008年金融危机对美国经济的负面影响,2000年-2007年间,日本劳动力人均GDP依然增加了11%,超过美国同期8%的水平。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弥补了劳动力下降对经济的副作用。根据索洛的增长理论,劳动生产率的进步是收入增长的永动机。

在"失去二十年"间,日本人平均工作时间也出现了大幅下降。1990年日本人平均每月工作171小时。随着法定节日的增加和带薪假期的普及,日本人均工作时间不断减少。2013年平均每个月的工作时间是149小时,比1990年减少了13%。工作时间的减少意味着闲暇时间增多,生活品质量提高,以及劳动生产力的提高。

日本还是拥有海外净资产最多的国家。海外资产创造的收入并没有包括在日本的GDP中。因此,我们无法从GDP里看到"海外日本"的实力。在"失去二十年"间,日本企业不断通过海外投资和并购打造了一个"海外日本"。例如全球最大汽车制造商丰田每年生产的1000万辆车中, 大约三分之二是在海外生产的。日元可自由兑换的国际货币地位,也给日本企业创造了在日元升值时,进行海外并购的有利条件。

2001年日本持有的海外净资产是179万亿日元,2015年日本海外资产达到339万亿日元,比2001年增长了90%。海外资产为日本带来了巨大的收益。2001年日本海外净资产的收益是8.2万亿日元,相当于日本GDP的1.6%;2015年日本海外资产的收益达到了20.7万亿日元,大约为日本GDP的4%。

海外资产的收益也改变了日本经常账户收入的结构。日本过去十几年经常账户盈余的来源,已经不是传统的货物和服务贸易盈余,而是海外资产的收入。日本的海外资产是这个国家埋藏在全世界各地的财富,是日本国民收入的一个重要来源。

从日本家庭的微观层面来看,日本依然是一个富裕和藏富于民的社会。日本的家庭依然拥有非常健康的资产负债表。上世纪80年代股市泡沫的破裂,让日本许多家庭失去了一大笔纸上财富。目前日经指数依然不到泡沫期间的一半。但是,日本家庭不包括房产在内金融资产的积累并没有停滞,而是出现了显著的增长。1990年日本家庭平均金融资产是1350万日元,2015年是1810万日元,比1990年增加了34%。

平均值也许会掩盖收入分配不均的问题。不过,即使从中间值来看,日本家庭也依然拥有非常健康的资产负债表。日本家庭2015年金融资产的中值是1050万日元,这一数据意味着日本一半以上的家庭拥有1050万日元的金融财产。更为重要的是,日本家庭60%的金融资产是以银行存款的形式存在,说明日本家庭有充足的流动性,可以抵御任何突发的经济危机。经济的长期停滞并没有导致日本家庭的负债增加。日本家庭目前平均负债为500万日元,其中90%是房地产贷款。日本仅有38%的家庭拥有债务,这一比例比2008年下降了3个百分点。

忘掉GDP增长率,聚焦于劳动生产率、生活品质的改变、海外资产的积累和家庭财富增长这些变量,我们就不难理解,为何"失去二十年"的日本依然是一个富裕的社会。

作者为日本国立政策研究大学院大学经济学教授,编辑:许瑶

(本文首刊于2017年2月20日出版的《财经》杂志)



 從我的 iPhone 傳送 

日本“失去二十年”的另一面

日本"失去二十年"的另一面

日本"失去二十年"的另一面

忘掉GDP增长率,聚焦于劳动生产率、生活品质的改变、海外资产的积累和家庭财富增长这些变量,就不难理解,为何"失去二十年"的日本依然是一个富裕的社会

邢予青/文

"失去二十年"似乎是日本的一个特有标签。谈论日本社会和经济的学者,往往喜欢用"失去二十年"来佐证日本的衰退与没落,并把它作为一个典型案例来描述房地产和股市泡沫破裂后的灾难性后果。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许多经济学家都曾担心美国是否会陷入日本式的衰退,是否会重现日本"失去二十年"的经济停滞。

来到日本出差或者是旅游的外国人,在日本走马观花之后,无论如何也无法把亲眼见到的富裕、整洁、充满现代化气息的日本,与一个经历了20年停滞的国家联系在一起。

经历了"失去二十年"之后的日本,依然是平均寿命最长的国家,是使用iPhone手机比率最高的国家,甚至把iPhone的发明国——美国远远甩在后面;日本的网速不是世界上最快的,也是最快的之一,远远超过许多发达国家;日本电视台早已经进入到数字时代,不再播放模拟信号的电视节目了;以高速公路、铁路、新干线和航空运输构成的交通网络,几乎覆盖了日本的每一个角落,不同交通工具之间的无缝连接,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可以相比。

代表日本高效率和现代化的基础设施, 毫无"失去二十年"后破败的痕迹。一位访问日本的英国政府官员曾经说:如果这就是"失去二十年",我愿意英国也"失去二十年"。

最近,为了支持美国总统特朗普"让美国再次伟大"的宏伟计划,日本首相安倍在访美期间,向特朗普提出了今后十年内日本政府和私人企业,对美国投资17万亿日元的一揽子计划,帮助美国修建高速铁路,更新陈旧的地铁系统等基础设施,让美国的基础设施进入21世纪。据估计,这个投资计划可以为美国创造70万个就业机会。安倍向特朗普提出的投资计划,就好像日本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援助,丝毫不像一个"失去二十年"国家可以从容做到的大手笔。

学者们所说的日本"失去二十年"是指1991年-2010年这个阶段。在上世纪80年代后半期房地产和股市泡沫破裂后,日本经济增长出现了断崖式的下跌。

1990年日本GDP是464万亿日元 (按照1995年价格计算),十年之后的2000年日本的GDP仅仅达到534万亿日元的水平。这十年期间GDP的平均实际年增长率是1.4%,低于所有发达国家。这是泡沫经济崩盘后第一个"失去十年"。此后,在2001年到2010年之间,日本GDP平均实际年增长率进一步下滑到1%以下。在此期间,日本出现了长期的通货紧缩。 这是第二个"失去十年"。

简单来讲,日本"失去二十年"的现象是以GDP增长率来定义的。而要理解"失去二十年"的经济停滞与日本现在依然展示的富裕和发达之间的不一致,需要跳出以GDP增长为唯一标准的单线思维。国际清算银行的经济学家指出,仅仅用GDP来衡量日本经济的表现, 而不考虑日本人口结构变化是片面的。日本过去几十年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劳动人口的大幅减少。1995年-2015年,日本劳动人口减少了1000万。劳动力是生产活动最重要的投入要素之一。劳动人口的大幅下降,自然会抑制GDP的增加。

但日本的劳动生产率在"失去二十年"间却出现了大幅提高。根据国际清算银行的估算,日本劳动力人均GDP在 2000年-2015年间累计增长了20%,远远超过美国的11%;即使剔除2008年金融危机对美国经济的负面影响,2000年-2007年间,日本劳动力人均GDP依然增加了11%,超过美国同期8%的水平。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弥补了劳动力下降对经济的副作用。根据索洛的增长理论,劳动生产率的进步是收入增长的永动机。

在"失去二十年"间,日本人平均工作时间也出现了大幅下降。1990年日本人平均每月工作171小时。随着法定节日的增加和带薪假期的普及,日本人均工作时间不断减少。2013年平均每个月的工作时间是149小时,比1990年减少了13%。工作时间的减少意味着闲暇时间增多,生活品质量提高,以及劳动生产力的提高。

日本还是拥有海外净资产最多的国家。海外资产创造的收入并没有包括在日本的GDP中。因此,我们无法从GDP里看到"海外日本"的实力。在"失去二十年"间,日本企业不断通过海外投资和并购打造了一个"海外日本"。例如全球最大汽车制造商丰田每年生产的1000万辆车中, 大约三分之二是在海外生产的。日元可自由兑换的国际货币地位,也给日本企业创造了在日元升值时,进行海外并购的有利条件。

2001年日本持有的海外净资产是179万亿日元,2015年日本海外资产达到339万亿日元,比2001年增长了90%。海外资产为日本带来了巨大的收益。2001年日本海外净资产的收益是8.2万亿日元,相当于日本GDP的1.6%;2015年日本海外资产的收益达到了20.7万亿日元,大约为日本GDP的4%。

海外资产的收益也改变了日本经常账户收入的结构。日本过去十几年经常账户盈余的来源,已经不是传统的货物和服务贸易盈余,而是海外资产的收入。日本的海外资产是这个国家埋藏在全世界各地的财富,是日本国民收入的一个重要来源。

从日本家庭的微观层面来看,日本依然是一个富裕和藏富于民的社会。日本的家庭依然拥有非常健康的资产负债表。上世纪80年代股市泡沫的破裂,让日本许多家庭失去了一大笔纸上财富。目前日经指数依然不到泡沫期间的一半。但是,日本家庭不包括房产在内金融资产的积累并没有停滞,而是出现了显著的增长。1990年日本家庭平均金融资产是1350万日元,2015年是1810万日元,比1990年增加了34%。

平均值也许会掩盖收入分配不均的问题。不过,即使从中间值来看,日本家庭也依然拥有非常健康的资产负债表。日本家庭2015年金融资产的中值是1050万日元,这一数据意味着日本一半以上的家庭拥有1050万日元的金融财产。更为重要的是,日本家庭60%的金融资产是以银行存款的形式存在,说明日本家庭有充足的流动性,可以抵御任何突发的经济危机。经济的长期停滞并没有导致日本家庭的负债增加。日本家庭目前平均负债为500万日元,其中90%是房地产贷款。日本仅有38%的家庭拥有债务,这一比例比2008年下降了3个百分点。

忘掉GDP增长率,聚焦于劳动生产率、生活品质的改变、海外资产的积累和家庭财富增长这些变量,我们就不难理解,为何"失去二十年"的日本依然是一个富裕的社会。

作者为日本国立政策研究大学院大学经济学教授,编辑:许瑶

(本文首刊于2017年2月20日出版的《财经》杂志)



 從我的 iPhone 傳送 

2017年2月23日 星期四

【差佬晒馬】頭盔高志森借「強姦論」表態 出完即刪po | 2017-02-23 | | 蘋果日報

【差佬晒馬】頭盔高志森借「強姦論」表態 出完即刪po | 2017-02-23 | | 蘋果日報

【差佬晒馬】頭盔高志森借「強姦論」表態 出完即刪po

2017-02-23 17:20:46 HKT


網民睇完高志森個故仔,都大惑不解,試圖拆解箇中比喻,最後無功而還。

今日同大家上一堂,學習比喻。
先嚟一個反面教材,學習如何比喻不倫。

「我想拍的電影故事:一個女人被強姦,佢不甘受辱,追返入後巷踢咗強姦犯春袋一腳。二人被捕送官究治…
「結果係強姦犯被判坐牢5個月,準(准)保釋上訴,女人踢人春袋罪大惡極,判兩年,即時入獄。
「即使被強姦,也不得有情緒報復下私刑喎。強姦犯仲話,要個女仔同佢道歉喎。
「更重要係,所有人不得議論我的劇情,因為我係導演!嘿嘿!」

高志森呢個比喻講緊咩?
以高大導演嘅頭盔mode,佢肯肯定好似上次咁講:「黃屍想用我以上呢段文字砌我,可笑!我以上有邊粒字係談論今天判的案件?有邊粒字係『藐視法庭』??」

所以,頭盔先生今次都係會話:「黃屍想用我以上呢段文字砌我,可笑!我以上有邊粒字係談論7警?有邊粒字係『藐視法庭』??」對呀,凡親同高志森持不同意見,高志森就話你「黃屍」。呢方面,高志森係唔戴頭盔嘅。

就咁嘅,第一,講番高志森拍戲。依家佢拍戲有冇人睇呢?根據hkfilmart 2015年4月一篇文章,指高志森執導嘅《媽咪俠》,之前喺大陸戮力各地宣傳。但票房收入竟然只收14萬人民幣。(文章連結: http://bit.ly/2kP30CI )

然後再研究下高志森喺呢個時候出呢個fb post,想講啲咩?

既然講得係拍戲,網民就自行購票入座:
「我家陣極不安,高生居然鼓吹強姦,因為只坐五個月。(但點解我讀Law,衰強姦明明寫住最高刑罰係Life Imprisonment?)」
「言下之意當日有人一個人強姦咗七個警察,之後七個警察一人踢咗他一下春袋。」
「強姦判刑得5個月,仲可以保釋咁奇?另外,個強姦犯犯完案,不單俾個受害者走,自己仲留在案發現場?唔通等人拉?而且見個受害人自己一個返嚟,居然可以俾人踼春袋?唔避唔擋唔閃唔還手?仲會有得報警拉晒返差館?成個故事好似好多地方唔合邏輯。係高生唔識作故事,定佢想表達啲咩?」
「強姦=淋水。踢人春袋=鎖手枱去暗角打足7分鐘。女人=有槍有警棍嘅警察。強姦犯=揸住水樽,仲要係膠嘅。依家先知常識同大道理,真係唔係人人都有。」

嗱,呢啲全部都係網民自行對號入座㗎咋。
其實都想搵番啲撐高志森嘅網民留言,平衡番啲言論。
但係好可惜,高志森唔知點解,刪咗個po了。



 從我的 iPhone 傳送 

2017年2月21日 星期二

中国人为何活的这么累?与澳洲朋友谈后恍然大悟(太精辟了、值得深思)

中国人为何活的这么累?与澳洲朋友谈后恍然大悟(太精辟了、值得深思)

中国人为何活的这么累?与澳洲朋友谈后恍然大悟(太精辟了、值得深思)

们总以为自己是世界上最有家庭观念、最讲究亲情的种族之一,并且深深地为之自豪,但在老外的眼中,却未必如此。



我澳洲的朋友谈起了中国人和澳洲人对家庭的重视。没想到,那几位澳洲朋友说:"你别生气,其实,我们觉得你们中国人并不爱家,并不像你们自己说的这么注重家庭。你们更爱金钱!"

我愕然,于是,我记下了这些真诚的对话:

"无论在澳洲还是在中国当地,你们中国人的确很勤奋,中国人在海外也能比当地人积蓄更多的钱财,但我不认为这是你们中国人有经商的天赋,而是你们比我们更节俭,更能省,是通过降低生活标准来完成的金钱积累。你们平时很少上酒吧,周末也很少度假,甚至周末或假期都不休息。衣服都是从中国买了带过去,因为上海这边更便宜,我甚至看到有上海学生带了很多碗过去。 想看更多精彩文章请加微信号:yhh16789


"你们会没日没夜的工作,把孩子都交给老人照管,除了关心孩子的学习成绩外,你们忙得很少和孩子一起玩。圣诞节你们甚至都不休息。想看更多此类精彩文章请加微信:kkx1007

以,你们华人的孩子尽管学业上很优秀,但他们总是觉得自己很另类,觉得和当地人比起来,父母更关心的是家庭的金钱收入、关心的是他们的学习分数,而不是他们的快乐。"

"是的,我知道你要说什么,你们中国人说这是为了孩子,为了下一代多挣些钱,但每一代都说自己赚钱是为了下一代,那么究竟哪一代会真正地使用这笔钱呢?

"生命是那么短暂,你们借口为了家庭的未来,而在现在就牺牲了家庭,我不知道这个帐是怎么算过来的,怎么还能体现你们自己很自豪的家庭观念。

"你们为了工作,可以忍受长时间的夫妻分离,要在我们眼中,夫妻不在一起三个月以上,基本上就该考虑办离婚了。所以我们被派到海外来,就一定是全家一起来,我的妻子、孩子都搬到上海来。他们要是不愿意来,我就不可能接受这项工作,家庭比工作更重要呀。我在中国甚至听说过你们的上一辈人,甚至有夫妻几十年都分在两个地方的,到了退休的时候才能生活在一起。这太残酷了。难道你们就不会为了家庭放弃工作吗?工作也还可以再找呀!

"我的中国公司里有很优秀的人才,但因为不是上海本地人,家庭就在另外城市,每个月甚至每两个月才能相聚一次,为什么其中的一方就不能放弃工作呢? 我知道有很多在城市里工作的农民,他们甚至只能一年回家一次,都说是为了家庭在挣钱,可这样的钱再多,又有什么意义呢?

在澳洲,你们中国人基本都比当地人有钱,但没有人羡慕你们的生活,我认为你们就是金钱的机器,但你们为自己的赚钱爱好涂上了一层家庭的色彩。

看看我们的周围,多少的人,为了一个房子,牺牲了自己的今天,加班加点地工作,"等买上房子,或还完贷款,就可以轻松了!" 想看更多精彩文章请加微信号:yhh16789


等着吧,---房子完了,还有孩子呢!

又有多少孕妇,"等孩子生下来就好了。"---生下来更麻烦,还不如在肚子里,想去哪里,去哪里!有多少小孩子家长,"等孩子上小学了就轻松了,熬吧。"

---上学更轻松不了,各种辅导班,还不如幼儿园省事!

多少的家长,在为了一个小升初,牺牲了孩子的童年,周末奔波在各种各样的辅导班的路上,"等考上初中,就解脱了!"---小学完了,发现初中也有辅导班,而且更多,孩子更没有时间玩了!只好等大学再玩了。

"等孩子上了大学就完成任务了。"---大学上完了,找工作一样要操心!

"等孩子工作了,我就没有负担了。"---工作找好了,又开始操心孩子的婚事、房子!"等孩子结婚了,我就不用操心了!"---结婚了,有房了,孩子的下一代又来了!

操不完的心,受不完的累,如此循环往复,我们的视线永远在未来,为了未来,今天积累能量、积累证书,积累票子。结果就是抱怨,我们的视线永远没有活在当下,发现一辈子,没有一天是为自己过的。其实中国人一辈子就是这么过的。

最懂得享受的是美国人;

最有信仰的是欧洲人;

从出生到死亡都充满竞争和压力的是中国人。

大多数美国人的一生:

0—10岁:参加野地考察等各种集体活动

10—20岁:谈恋爱和追梦

20—30岁:找份平凡稳定的工作

30—40岁:终于发现自己的追求,享受有房有车有孩子的生活


40—50岁:常常在工作压力中度长假

50—60岁:享受教会生活,旅游


60—70岁:开始写回忆录,旅游


70—80岁:安度晚年


死后:一般进公墓。 

大多数欧洲人的一生

 0—10岁:参加学校乐队,学习古典音乐等

10—20岁:组自己的乐队,进行各种尝试

20—30岁:严重受哥特死亡文化影响  想看更多精彩文章请加微信号:yhh16789

30—40岁:乐队开始正式走黑色金属路线

40—50岁:回忆童真,开始过回"彩色"的生活

50—60岁:安定下来,寻找温情,过小生活

60—70岁:去教堂总结自己的一生

70—80岁:与子女一起安度晚年

死后:安心躺在一大片属于自己的土地上。

大多数中国人的一生

0—10岁:被迫学习各项课外技能,不断考级,多数是为了父母的面子和期望

10—20岁:死啃如山的书籍,应付如海的考试

20—30岁:到处投简历,着急自己找不到工作

30—40岁:成为房奴、车奴

40—50岁:为孩子的未来操心,省吃俭用,努力存钱。想看更多此类精彩文章请加微信:kkx1007

50—60岁:终于有了自己的生活,却发现马上要退休,又开始担忧退休后怎么办

60—70岁:花费大部分精力养生,却发现还要养孙子

70—80岁:终于安定下来度晚年

临死前:发现原来一块墓地都贵得死不起!



 從我的 iPhone 傳送 

中国人为何活的这么累?与澳洲朋友谈后恍然大悟(太精辟了、值得深思)

中国人为何活的这么累?与澳洲朋友谈后恍然大悟(太精辟了、值得深思)

中国人为何活的这么累?与澳洲朋友谈后恍然大悟(太精辟了、值得深思)

们总以为自己是世界上最有家庭观念、最讲究亲情的种族之一,并且深深地为之自豪,但在老外的眼中,却未必如此。



我澳洲的朋友谈起了中国人和澳洲人对家庭的重视。没想到,那几位澳洲朋友说:"你别生气,其实,我们觉得你们中国人并不爱家,并不像你们自己说的这么注重家庭。你们更爱金钱!"

我愕然,于是,我记下了这些真诚的对话:

"无论在澳洲还是在中国当地,你们中国人的确很勤奋,中国人在海外也能比当地人积蓄更多的钱财,但我不认为这是你们中国人有经商的天赋,而是你们比我们更节俭,更能省,是通过降低生活标准来完成的金钱积累。你们平时很少上酒吧,周末也很少度假,甚至周末或假期都不休息。衣服都是从中国买了带过去,因为上海这边更便宜,我甚至看到有上海学生带了很多碗过去。 想看更多精彩文章请加微信号:yhh16789


"你们会没日没夜的工作,把孩子都交给老人照管,除了关心孩子的学习成绩外,你们忙得很少和孩子一起玩。圣诞节你们甚至都不休息。想看更多此类精彩文章请加微信:kkx1007

以,你们华人的孩子尽管学业上很优秀,但他们总是觉得自己很另类,觉得和当地人比起来,父母更关心的是家庭的金钱收入、关心的是他们的学习分数,而不是他们的快乐。"

"是的,我知道你要说什么,你们中国人说这是为了孩子,为了下一代多挣些钱,但每一代都说自己赚钱是为了下一代,那么究竟哪一代会真正地使用这笔钱呢?

"生命是那么短暂,你们借口为了家庭的未来,而在现在就牺牲了家庭,我不知道这个帐是怎么算过来的,怎么还能体现你们自己很自豪的家庭观念。

"你们为了工作,可以忍受长时间的夫妻分离,要在我们眼中,夫妻不在一起三个月以上,基本上就该考虑办离婚了。所以我们被派到海外来,就一定是全家一起来,我的妻子、孩子都搬到上海来。他们要是不愿意来,我就不可能接受这项工作,家庭比工作更重要呀。我在中国甚至听说过你们的上一辈人,甚至有夫妻几十年都分在两个地方的,到了退休的时候才能生活在一起。这太残酷了。难道你们就不会为了家庭放弃工作吗?工作也还可以再找呀!

"我的中国公司里有很优秀的人才,但因为不是上海本地人,家庭就在另外城市,每个月甚至每两个月才能相聚一次,为什么其中的一方就不能放弃工作呢? 我知道有很多在城市里工作的农民,他们甚至只能一年回家一次,都说是为了家庭在挣钱,可这样的钱再多,又有什么意义呢?

在澳洲,你们中国人基本都比当地人有钱,但没有人羡慕你们的生活,我认为你们就是金钱的机器,但你们为自己的赚钱爱好涂上了一层家庭的色彩。

看看我们的周围,多少的人,为了一个房子,牺牲了自己的今天,加班加点地工作,"等买上房子,或还完贷款,就可以轻松了!" 想看更多精彩文章请加微信号:yhh16789


等着吧,---房子完了,还有孩子呢!

又有多少孕妇,"等孩子生下来就好了。"---生下来更麻烦,还不如在肚子里,想去哪里,去哪里!有多少小孩子家长,"等孩子上小学了就轻松了,熬吧。"

---上学更轻松不了,各种辅导班,还不如幼儿园省事!

多少的家长,在为了一个小升初,牺牲了孩子的童年,周末奔波在各种各样的辅导班的路上,"等考上初中,就解脱了!"---小学完了,发现初中也有辅导班,而且更多,孩子更没有时间玩了!只好等大学再玩了。

"等孩子上了大学就完成任务了。"---大学上完了,找工作一样要操心!

"等孩子工作了,我就没有负担了。"---工作找好了,又开始操心孩子的婚事、房子!"等孩子结婚了,我就不用操心了!"---结婚了,有房了,孩子的下一代又来了!

操不完的心,受不完的累,如此循环往复,我们的视线永远在未来,为了未来,今天积累能量、积累证书,积累票子。结果就是抱怨,我们的视线永远没有活在当下,发现一辈子,没有一天是为自己过的。其实中国人一辈子就是这么过的。

最懂得享受的是美国人;

最有信仰的是欧洲人;

从出生到死亡都充满竞争和压力的是中国人。

大多数美国人的一生:

0—10岁:参加野地考察等各种集体活动

10—20岁:谈恋爱和追梦

20—30岁:找份平凡稳定的工作

30—40岁:终于发现自己的追求,享受有房有车有孩子的生活


40—50岁:常常在工作压力中度长假

50—60岁:享受教会生活,旅游


60—70岁:开始写回忆录,旅游


70—80岁:安度晚年


死后:一般进公墓。 

大多数欧洲人的一生

 0—10岁:参加学校乐队,学习古典音乐等

10—20岁:组自己的乐队,进行各种尝试

20—30岁:严重受哥特死亡文化影响  想看更多精彩文章请加微信号:yhh16789

30—40岁:乐队开始正式走黑色金属路线

40—50岁:回忆童真,开始过回"彩色"的生活

50—60岁:安定下来,寻找温情,过小生活

60—70岁:去教堂总结自己的一生

70—80岁:与子女一起安度晚年

死后:安心躺在一大片属于自己的土地上。

大多数中国人的一生

0—10岁:被迫学习各项课外技能,不断考级,多数是为了父母的面子和期望

10—20岁:死啃如山的书籍,应付如海的考试

20—30岁:到处投简历,着急自己找不到工作

30—40岁:成为房奴、车奴

40—50岁:为孩子的未来操心,省吃俭用,努力存钱。想看更多此类精彩文章请加微信:kkx1007

50—60岁:终于有了自己的生活,却发现马上要退休,又开始担忧退休后怎么办

60—70岁:花费大部分精力养生,却发现还要养孙子

70—80岁:终于安定下来度晚年

临死前:发现原来一块墓地都贵得死不起!



 從我的 iPhone 傳送